传统文化在朱紫坊这座古厝里传承弘扬
林特(左一)在“集贤宾”指导孩子体验闽剧。记者 吴晖 摄
福州新闻网7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坊巷深处,丝竹声动。昨日,一场闽剧体验活动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芙蓉弄4号举行。置身粉墙黛瓦的古厝,欣赏体验闽剧,既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又找到了历史履迹。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厝经过修缮,现已被活化利用,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书写着福州古厝的“今生”华章,古厝有个美好的名字叫“集贤宾”。
古厝有“戏”
“《集贤宾》是一词牌名,我们借用其名,既为古厝注入了文化内涵,又契合了古厝活化利用的功能。”活动开始前,“集贤宾”馆主何艾轩带着记者参观,她笑盈盈地介绍了“集贤宾”的由来。
记者看到,“集贤宾”雅韵十足,400多平方米的三进,有戏台、鱼池、天井等,大大小小的10间厢房被合理划分为匠心造物、非遗体验、传统戏曲演习等区域。古厝内还种植了茉莉、荷花、竹子、忍冬、绣球等,一派生机盎然。
由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戏曲教师林特等创办的“儒林有戏”(戏曲推广)工作室下设的“三山剧社”,牵手“集贤宾”,面向年轻人,开设了闽剧体验传习班,传承弘扬闽剧艺术。
林特告诉记者,创办“三山剧社”,是想为热爱闽剧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闽剧培养年轻观众。
戏迷王舒怡说:“在古厝里体验闽剧,历史遗迹与非遗文化相得益彰,体验好极了!”
古厝有“物”
何艾轩身着一袭旗袍,娉娉婷婷。她笑着告诉记者:“我一年四季都穿旗袍,端庄又灵动。”
“集贤宾”开设旗袍展示区,何艾轩说:“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集贤宾’里为其提供了一方展示天地。”
何艾轩在“集贤宾”内还打造了“匠心造物”空间,定期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表演指导,如香囊盘扣制作、蜡染技艺体验等。
前几日,何艾轩为大家组织了一次团扇制作体验,“中国古诗词中不乏有关扇子的诗句,如‘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大家来‘集贤宾’,不仅可以收获匠心造物的成就感,更可从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古厝有“幸”
芙蓉弄4号入口处的插屏门有三扇门,古厝内大门上迄今隐约可见朱漆。朱紫坊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厝的始建者虽已无从考证,但从其气派的建筑不难推测出当年主人的尊贵。”
历史年轮滚滚而过,曾经气派的芙蓉弄4号在修缮前破损严重,特别是木构件。同时,古厝内乱搭建现象严重,古厝内杂乱无章。福州古厝集团接手修缮后,拆除了乱搭违建,并对腐朽的梁柱采用了嵌补榫头和挖掉表面的腐烂部分、再用木头进行镶补的方法,然后进行加固、做旧处理,实现了“最小干预”。
去年6月,何艾轩入驻芙蓉弄4号,将古厝打造成“集贤宾”。去年和今年端午节,她特意邀请曾在古厝内居住过的部分居民来古厝过端午,大家一边包粽子,一边唠家常,其乐融融。曾在古厝居住了几十年的福州民俗专家唐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昔日破破烂烂的古厝不仅得到修缮,更被活化利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这真是古厝之‘幸’!”
- 福州开展古厝图谱研究 预计11月形成完整成果(2020-07-18 08:23:29)
- 茶亭街道请来老师 与居民共话福州古厝(2020-07-17 10:15:43)
- 长乐和平街古厝9月底前完成修复(2020-07-17 08:47:26)
- 福州这些老建筑都将有“长官”啦!(2020-07-15 09:34:20)
- 长乐按修旧如旧原则加快推进九头马等古厝修缮保护(2020-07-15 08:05:22)
- 闽北大地:探索集约式保护新模式 古厝焕发新颜与生机(2020-07-13 09:42:57)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