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这缕“薯”光照亮隆德贫困残疾人

——记福建省援宁工作队队员樊学双

2020-07-12 08:08:4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蒋雅琛
  

这缕“薯”光照亮隆德贫困残疾人

  樊学双(右二)在隆德县入村调研。(受访者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隆隆薯”三个字家喻户晓。这家由残疾人创办的电商合作社,去年助2390名重度残疾人获得186万元分红,成为当地残疾人脱贫的一缕“薯”光。以其为代表,“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确定为“隆德模式”,在全区推广,这缕“薯”光为更多黄土地上的残疾人带来了希望。

  今年,疫情突如其来,不少企业遭遇危机,人们不禁担忧“隆隆薯”会受到影响。

  面对大家的担忧,“隆隆薯”负责人辛宝同亮出报表:今年上半年,合作社销售额同比增长40%~50%,其中市场化订单达到三分之一!

  数字背后有什么深意?闽侯县委常委、隆德县委常委樊学双为记者解答:“市场化订单全部是由这批残疾人员工自己对接的,这意味着‘隆隆薯’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已经具备了自身‘造血’的能力了!”

  建立之初,樊学双与扶贫干部手把手教,搭平台、搞培训、谈订单几乎都由他们包办。如今,辛宝同和伙伴们已经可以自己维系和对接客户,从扶贫工作“五个一批”中的“社会兜底一批”,成为“发展生产一批”,这让樊学双欣喜不已。

  “是工作组帮我们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我们心中种下了自强不息的种子。我有信心,能把日子越过越好,带着更多人脱贫致富!”辛宝同口中的工作组全名是福建援宁工作队隆德工作组,主要成员有两名,都是闽侯县到德隆挂职的干部,樊学双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樊学双两年的挂职任务本该结束,但他主动提出要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队员的身份继续留在隆德。两年又两年,他深度参与隆德的扶贫工作,也见证了隆德从“苦瘠甲天下”到美丽新隆德的变化。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他为隆德人与贫困的斗争:争取资金1020万元,创新“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建成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及3个分中心,解决了重度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争取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农村不达标自来水质提升、重大疾病救助等关系群众健康的民生项目,对3个水质不达标的饮用水厂提升改造,让4.5万群众喝上健康水,减轻泌尿系统等疾病对群众健康的危害;通过实施产业发展、特色种养、劳务对接等帮扶项目50多个,减贫近3000户,直接受益近5万人……

  还有一些“惊喜”,印证了樊学双在当地的好口碑。

  行囊中的一双鞋垫,这是一位素未谋面的奶奶托人送来的礼物。奶奶的孙子参加了樊学双组织的夏令营,“小捣蛋”回家后变成“乖孙儿”,奶奶十分感激,特意手工纳了一双鞋垫。

  一次饭局邀约,这是一位妈妈诚心的邀请。她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此前十多年一直没有治疗。得知情况,樊学双马上为其联系了上海的医院,让孩子免费做了手术。妈妈十分感激,准备了近一个月的工资,辗转多人来请樊学双吃饭。樊学双婉拒了她的邀请,这份心意却一直记在心里。

  今年,挂职期满,离别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谈起即将到来的离别,他的语气中显露出不舍,但更多的是放心。“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干部来到这片黄土地,我相信他们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好,让这里的人过上向往的生活!”

【责任编辑:陈颖】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