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瑰宝,绽放“福建光彩”

2020-06-13 15:40:39  来源:福建日报
  

  自然神奇造化,文化薪火相传。今天,我们迎来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迎世遗·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全省220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袭来,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福建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近年来,我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始终把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更行之有效的举措,擦亮文化瑰宝,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历史瑰宝,光彩照人

  6月,三明城西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光山色,绿草如茵,洞穴遗址、遗址博物馆、万寿岩山顶生态恢复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在这里交相辉映,慕名前来的各国考古学者、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处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穿越18.5万年岁月光阴的古遗址,收获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20年前,万寿岩遗址一度面临因矿石开采而消失的威胁。千钧一发之际,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两度对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我省出台万寿岩遗址管理规定和保护条例,编制了公园规划,2013年12月,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经5年建设,已成为集史前文明展示、保护研究、科普教育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观光休闲为一体,以考古为特色的生态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专家评价,万寿岩遗址的光彩重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关系的生动样本和经典案例。

  抢救远古家园,留住历史根脉。我省一批考古遗址公园也将焕发新的生命力——奇和洞遗址和城村汉城遗址均已编制总体规划,完成抢险加固保护工程;平潭东花丘遗址等南岛语族相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已完成。

  截至目前,我省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为全国世界文化遗产较多的省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为我国202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6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知古而鉴今。更多的文化遗产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光彩。

  缀有红领章的灰色军装、在苏家坡时使用过的棉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连环画……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革命文物穿越时空,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观众走近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在古田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红四军司令部旧址、蛟洋镇文昌阁等一批会议旧址群得到全面维修,红色景点实现从点到面、从单体建筑保护到红色文物建筑群整体保护活化、从单纯参观到培训研学深度游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守住革命老区的底色,我省大力实施古田会议旧址群、长汀革命旧址、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等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大大提高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打造了“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三大红色文化品牌,革命文物不仅发挥红色教育价值作用,而且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器。

  目前,我省共有45个县(市、区)入选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闽浙赣片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2处中公布革命文物70处;2019年有3处革命文物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涉台文物、海丝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成效明显,全省已分两期共实施了283项国保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和226项省保涉台文物保护工程。

  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茶园中,采茶姑娘唱着山歌,身背茶篓,指尖翻飞,绘出了一幅美丽画卷——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的褒歌广场上,莲花褒歌演唱团嘹亮的褒歌声,获得满堂彩。由该区文化馆创作的《褒歌调——茶乡来了总书记》成功入围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首次登上国家级舞台。

  “褒歌调既保留原生态的莲花褒歌唱腔,又加入更多的伴奏、舞蹈、场景,更婉转动听、好看。”一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说。

  植根群众沃土,非遗保护更具张力。省级“非遗”莲花褒歌属闽南话山歌,近年来,同安积极保护挖掘“褒歌调”这项濒危非遗项目,它已成为该区文化旅游新的资源。

  融入时代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有生机。我省大力扶植的剪纸、影雕、漆线雕和建窑建盏烧制以及传统饮食类等具有良好生产和品牌效应的项目,南音、木偶、傩舞和梨园戏、莆仙戏等表演,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身边,经过传承和创新,更是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古迹、非遗必须跟自然和历史的变迁互动,跟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互动。”一位专家实地体验了福州三坊七巷后感慨地说。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三坊七巷近年来加快智慧景区建设,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年游客量连续四年突破千万人次。游客可在手机上搜索“三坊七巷一键智慧游”,便捷获取相关信息及服务。在“2019中国文旅品牌影响力大会·大国之旅景区评选”活动中,该景区荣获“景区综合大奖”和“智慧景区建设先锋奖”两项大奖。

  创新机制,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更加活跃。近年来,我省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把台湾同胞纳入我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对象,将非遗与传统工艺振兴、文化精准扶贫结合,实施非遗进校园、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一项项探索都旨在留住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根”与“魂”。2019年,南音、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获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福建龙岩:看世遗永定土楼体验非遗传经典”获评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成为全国十佳之一。

  不论是非遗技艺还是文化表演,越来越多的非遗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到目前,全省共有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其中包括南音等4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两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

  守护“根”“魂”,再谱新章

  鼓浪屿,“美丽中国”一帧亮丽的风景画。

  2017年,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再为福建新添一位“世遗成员”的同时,也作出一个保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承诺。

  在全省奋力建设新福建、打造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如何对遗产地开展保护管理和利用,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文物资源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作用,鼓浪屿在不断探索。

  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扩展到整体、由物质扩展到非物质、由静态扩展到动态,对53处文化遗产核心要素、391栋风貌建筑和普通建筑分类进行保护……

  近3年来,鼓浪屿保护发展的图景从大写意变为工笔画。全岛上下深刻理解“鼓浪屿是历史国际社区,也是当下真实的居住社区,还是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定位,以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社区社会治理典范、文化旅游融合典范和队伍建设管理典范为目标,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保护与发展互利、管理与服务共进、政府与民众双赢……后申遗时代,一个更美好的鼓浪屿跃然而出。

  “申遗成功不是终极目的,把鼓浪屿保护与传承好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位全程参与鼓浪屿遗产申报的省文物保护工作者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个十年的末期,我省都有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申遗工作有序推进,今年3月世遗中心评估了申遗文本;三坊七巷(含朱紫坊、上下杭历史街区)申遗文本的编制正在进行中。我省还积极参与推进万里茶道三国联合申遗,2019年万里茶道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守护好八闽的“根”和“魂”,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福建土楼、武夷山、鼓浪屿三个世界遗产地保护提升工程——对福建土楼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各类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整改;启动了一批武夷山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世界遗产地界桩界碑设立工作;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设了一批文化场馆,规范旅游和商贸环境。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一理念已成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百姓的共识。

  令世人瞩目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行。当前世遗大会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已汇总梳理大会展览70项,完成布展24项,其余46项已启动,并出版中英文对照的《福建的世界遗产》丛书;“六个一批”和“一城七线”项目加紧推进中。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全省正努力书写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让这块瑰宝永远绽放“福建精彩”。(记者 李珂)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