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谋发展提效能 高品质建设高颜值之城
市建设局精准施策,推动省市重点项目中航锂电A6项目建设进一步加速。(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改造前
改造后
东浦片区大厝山路某老旧小区改造前后。
▲已竣工的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
市建设局积极践行机关效能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不得的紧迫感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在全市掀起大学习热潮、提振士气促发展的当下,市建设局“火力全开”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大力建设保障房、推动改造老旧小区,在建设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切实将机关效能建设落脚到谋发展、惠民生,有效助力我市“两高两化”建设。
【1、真抓实干】
精准施策促开复工 “轻骑兵”下一线解难题
2月23日,疫情发生后短短一个多月,我市受疫情影响的251个省市重点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秩序有序恢复。
这样的速度背后,是市建设局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促进开复工举措。疫情发生后,市建设局第一时间成立加快推动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领导小组,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全力打通建设项目开复工操作链,加速推动项目有序开复工。
领导小组从政策指导、防疫物资、工人返厦、建材保障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面对新形势,市建设局参与拟定出台加快推动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的20条措施和11条便民服务指南,编印疫情防控健康手册和知识要点,通过“不见面”审批、上浮安全文明施工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扶持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其次,为筑牢工地安全防线,统筹调度口罩等防疫物资,组织分配两批150万个口罩,完成1.2万人核酸检测工作,协调市、区政府对承建重点项目较多的特房建工公司给予5.2万个口罩补助。同时,对施工人员返厦、建材物资供应予以协调保障,例如开通“点对点”返厦包机、包车服务,快速组织外省工人返厦;建立砂、石、混凝土调度和建筑钢材兜底保障机制,分3个片区保障预拌混凝土供应,指定4家市属国企兜底保障建筑钢材供应,倾力打通项目开复工操作链。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市建设局组建14个“轻骑兵”工作组下沉一线,全覆盖走遍重点项目工地,助企业排忧解难。如今,全市建设项目“满血复活”,“轻骑兵”工作组继续发挥效力,通过“精准滴灌”和贴心服务,帮助破解企业用工、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管线迁改等难点、堵点问题,促进项目建设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服务往前冲,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1月-4月,全市381个市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46.8亿元,完成序时计划123.3%,完成年度计划28.0%,项目建设总体推进顺利。
【2、对标先进】
工程审批提质增效 靠前服务“送审批上门”
践行机关效能建设的一大核心,在于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从这点出发,市建设局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转变服务方式,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助厦门“引凤来栖”。
疫情防控期间,市建设局变危为机,通过提高全程网办事项比例、增加“双向邮寄办理”等应对措施,推动审批实现“一趟不用跑”。一组数据说明了成果:权责清单内42个审批服务事项中,“一趟不用跑”事项共41项,事项占比从2019年的67%提升到现在的97%;一季度“一趟不用跑”办件量6579件,超过2019年全年;“一趟不用跑”事项办件量比例从2019年的不到20%提高到现在的99.3%。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减环节、提效率。例如,取消房屋市政项目报建事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事项;优化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将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申报合并,审批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等。此外,全面推行施工图数字化审查,整合优化审查范围,做到“一个机构技术审查、一份报告办理手续、一份图纸交付施工”,实现“多审合一”;试点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针对小型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梳理优化审批流程。
提升服务效能,关键在于转变服务理念和模式。近年来,市建设局变“等项目审批申请”为“送审批服务上门”——自2019年6月承接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以来,市建设局积极推动消防设计审查改革,跟踪重点项目建设,“主动上门”协调解决消防审批、验收问题。在第一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项目中,消防验收时遇特殊原因导致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太小等问题。由于现场条件复杂、整改难度大、时间紧迫,市建设局“小分队”主动联系消防、卫计部门探讨破解之策,组织建设方、代建方、设计院、审图所、施工单位等人员现场处理,最终解决难题,推动这一重点民生项目及时投用。
【3、补齐短板】
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成“新范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市1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成之年。近年来,市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建设保障房、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建设领域民生项目的“新范本”,将机关效能建设实实在在落脚到“惠民生”。
今年5月,我市首个地铁社区——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竣工移交,其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引来许多关注,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新范本”。市建设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难题,高标准打造保障房地铁社区。为了让老百姓有得住、住得好,市建设局广泛考察、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创新推出基于TOD模式(以地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策划的保障房社区,加强保障房中长期发展项目的规划控制、完善建设标准,多层次提升建设水平。例如,优化户型设计,让保障房地铁社区实现户户南北通透、“小户型大空间”、室内装修基本实现“拎包入住”、提升配套环境等,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大大增强了群众在厦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样成为民生建设“新范本”的还有老旧小区改造。从改善人居环境出发,市建设局灵活发动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推行居民自治共管,深化长效管理机制,采用“谁受益谁出资”的多方资金筹措机制,解决资金问题,高效率推动改造开展。目前,全市累计完成412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建筑面积约310万平方米、房屋1236栋、居民35844户,完成投资额4.79亿,1989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实现了城市品质、人居环境双提升。
近年来,住建部在厦门举办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和“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培训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厦门模式”向全国15个试点城市推广;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还作为范例之一被选送参加“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展览。(本组文/本报记者 黄语晴 本组图/市建设局 提供 (除署名外))
- 厦门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国生命科技之城(2020-06-08 09:20:15)
- 一大波政策来了!厦门力促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06-08 09:00:06)
- 厦门自贸片区举办网络带货消费节 掀起消费热潮(2020-06-08 08:52:30)
- 厦门统一使用“八闽健康码” “i厦门”用户可直接申领(2020-06-08 08:41:53)
- 厦门一干部被双开 放任不法分子在水库区盗挖高岭土(2020-06-06 10:15:13)
- 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时:厦门大学老师坚持锻炼五年(2020-06-05 10:00:01)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