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茶洋窑:风华犹待世人识
黄天目束口盏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摄
灰被天目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摄
高足杯元酱黑黄釉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摄
宋茶洋窑青白釉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摄
东南网10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文/图)在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的深山中,“隐居”着多座千年古窑址。它们从宋元时期福建黑釉瓷的黄金时代走来,是当时福建重要的外销瓷窑场,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它们就是与建阳水吉窑、武夷山遇林窑等比肩齐名的茶洋窑。
日前,茶洋窑学术研讨会在南平召开,记者跟随与会专家,一同探访茶洋窑的前世今生。
神秘:不见于文献的民窑
山道蜿蜒,峰回路转。转过一个山头,马坪窑出现在众人眼前,一座钢架大棚护着一座龙窑结构的古窑,该窑长67米,蔚为壮观。
据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运明介绍,作为民窑,茶洋窑不见于文献记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太平镇发现五处古窑址,主要分布于大岭干、马坪、生洋、碗厂、安后山等5处,总面积七八万平方米。以马坪窑为例,经省博物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判定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晚期,出土产品以青釉、青白釉瓷器为主,还有较多黑釉、釉下酱彩瓷器及少量绿釉瓷器。
茶洋窑协会秘书长薛宇泓告诉记者,宋元时期福建陶瓷窑业生产达到鼎盛,青釉、青白釉和黑釉瓷三大类瓷品三足鼎立,茶洋窑吸收和融合了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省内外窑系的制作技艺和风格特征,形成了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格。
“茶洋窑以当地黄(黏)土、高岭土、矿石釉加草木灰为原料,因为含铁量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经窑火淬炼,窑变千变万化,可以‘一色釉进窑、一窑出万彩’。”薛宇泓说。
考古挖掘发现,茶洋窑产品以生活日用器为主,涵盖碗、盘、盏、碟、杯等。茶洋窑协会会长张建忠表示,艺术风格上,茶洋窑的特点是薄胎古朴,施釉延续了建阳水吉建盏的露胎风格,茶洋窑茶盏的腹壁底部常常带有明显的轮旋痕,圈足较矮。此外,茶洋窑多数为束口盏,盏腹外壁的底部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这是茶洋窑黑釉茶盏的重要特征。
“作为民窑,茶洋窑能大放光彩,与宋元时期社会盛行的斗茶之风紧密相关,斗茶中所用盏又以黑釉盏最为有名,因此茶洋窑烧制黑釉瓷器,在宋元福建陶瓷窑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特别是见证了‘一带一路’的荣光。”薛宇泓说。
源流:古代海丝文化明珠
据与会专家考证,茶洋窑不仅在宋元风靡一时,而且借力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菲律宾、日韩等地,在福建陶瓷史、外销瓷史乃至海外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茶洋窑不仅以质取胜,而且量走四海,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其踪迹。”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楼建龙说。
据专家介绍,韩国新安沉船曾打捞出一批黑釉盏,证实与茶洋窑有关,而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国宝“灰被天目”,就是茶洋窑的产品。这是一种束口黑釉盏,腹较深,釉色黑褐相交,釉面犹如被涂了一层灰,故名“灰被”,在日本茶道上地位非同寻常。日本“陶祖”加藤景正在日本镰仓时代末期所创烧的“濑户天目”,正是仿自茶洋窑产品“灰被天目”。
根据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茶洋窑瓷器的沉船遗址不仅分布在福建平潭、龙海,广东阳江及海南西沙群岛,还包括韩国新安和泰安马岛、日本仓木崎、越南头顿等处。由此可见,茶洋窑走向世界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紧密相关。
“茶洋窑紧靠闽江,水路极其发达,这里是许多不同窑系不同瓷器的集散地,因此茶洋窑在自身胎釉原料基础上,博采众长,成为有影响力的窑口。而据《南平县志》记载,宋代在茶洋窑附近设有金砂驿,元代改为茶洋驿,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茶洋窑产品远销海内外的重要因素。”张建忠说。
恢复:传统工艺正在还原
“保护力度与茶洋窑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符,应该将窑址、驿道、码头等共同保护,作为一个茶洋窑的文化整体,而不仅仅是窑址。而且,目前茶洋窑还只是县区级文保单位,不利于进行有效的保护,恢复昔日荣光,任重而道远。”楼建龙说。
不过,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行动起来,致力还原传统制作工艺。南平市壹品茶洋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以“产、教、研”校企合作模式,恢复茶洋窑陶瓷制作工艺,茶洋窑(灰被天目)系列产品即将面世,并为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掌握理论知识和娴熟技能的人才。
目前,茶洋窑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南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建忠等4人成为延平区第一批茶洋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我们一家祖祖辈辈与建窑建盏打交道,经过这些年不断钻研,我们还原了茶洋窑的部分制作工艺,如已经成功仿烧韩国新安沉船上的黑釉浅腹盏。”张建忠说。
在茶洋窑协会名下,10多家企业抱团取暖,共创品牌。茶洋窑的保护开发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南平市文旅局局长徐勇说,将通过加大茶洋窑遗址保护力度、注重技艺传承、推动茶洋窑产业发展、加大茶洋窑宣传力度四个维度,挖掘茶洋窑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茶洋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保护和开发要相辅相成,要秉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原则,将茶洋窑保护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将茶洋窑遗址、驿道等资源整体开发利用,发掘茶洋窑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元素,与茶洋窑周边自然生态相得益彰,这样综合施策,让文旅深度融合,才能做好茶洋窑保护开发这篇文章。与此同时,要挖掘茶洋窑资源优势,研究恢复茶洋窑烧制技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福州大学非遗研究首席专家陈吉说。
- 四川:一村民在自留地里挖出24件明代青花瓷(图)(2014-05-28 14:56:27)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