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脚步丈量城市 一线淬炼初心

市城管委全力推行“脚步丈量”一线工作法

2019-09-28 07:51: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许流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委全面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大力推行“脚步丈量”一线工作法,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迈开脚步丈量

  扛起责任担当

  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位居全省第一、“两违”治理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市政路灯节能改造规模居全国大中以上城市第一……“这一系列‘第一’的取得,正是城管人一步步走出来,一件件办出来的。虽然在这过程中,有无数艰辛和困难,但只要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林坦说。

  为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见性问题,2018年开始,市城管委在全市范围实行“脚步丈量”一线工作法开展路面巡查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坚持下来。

  市城管委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由市政工程中心、市环卫中心、市城管支队分别组建7支队伍,每天不间断开展综合巡查。每个小组巡查内容都涵盖了市容、环卫、市政及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问题。

  各巡查小组每天都做好巡查记录,并建立有序交接和“回头看”机制,带着问题巡查,对落实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及时报送责任单位。各单位对问题逐一登记台账,已办结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或因采取措施不到位而多次反复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问题发现在一线

  处理在一线

  随着专业巡查的推进,市城管委逐步实现对环境卫生的查漏补缺,对市容秩序的揭短亮丑,对市政设施的精细提升。在快速反应及长效管理机制下,行走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立整立改、逐项解决。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作为“领头羊”的林坦走在路上,就常常犯起“职业病”。去年底的一个夜里10点多,他给五一广场管理处主任林忠打了个电话:“老林啊,这么冷的天,你在家里用的是冷水还是热水?”林忠回答:“当然是热水。”得到答案后,林坦接着说:“那我们能不能让群众也用上热水呢?”原来,林坦路过五一广场时,顺道对公厕进行暗访,刚好听到群众抱怨公厕的水太凉了。不久后,包括五一广场公厕在内的城区许多公厕,在洗手台下方安装了热水器,让群众在冬天洗手时不再冷。

  近日,市城管委接到了华林路部分路段灯光偏暗的反映。带着问题,林坦领队去了实地,发现症结在于行道树过于茂盛的枝叶挡住了光源。很快,影响光源的树枝进行了适当剪枝,路灯上还加装投光灯提亮。同时,市政、园林部门举一反三,对全市重要区域的灯光照明进行排查整改。

  “要是晚上8点接到林主任的电话,准是又要拉着我们上路了。”市城管委干部时常这样打趣。而这一习惯也逐渐传开。如今,由各个委领导分片包干带领巡查组,每周7日不间断地对320条市管道路实行全覆盖巡查,将工作重心压实在路面、压实在一线。

  下足“绣花”功夫

  精细化管理城市

  在福州,城市管理有五个“量”:管理标准有“尺度”量、问题处理有“速度”量、管理品质有“细度”量、管理频率有“时间”量、管理效果有“程度”量。这样的“绣花”功夫,也是通过“脚步丈量”一线工作法炼成的。

  要精细化管理城市,必须走上街头找根源、解难题。渣土滴洒漏、乱倒卸、闯禁行乱象光靠执法无法治本?通过公司化运作、渣土平台全过程监管。路灯亮度不够、管理成本高?依靠规模化节能综合改造提升。共享单车乱丢乱放影响市容?打出总量控制、配额管理、贴标识别等“组合拳”……越来越多城管人勇于弯道取直走新路、善于创新思路谋提升。

  今年5月,我市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一个最好固有的工作法,全国71个试点城市都在摸索中进行,福州也不例外。”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力争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一有时间,市城管委党组一班人就钻进街头巷尾、小区楼栋,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模式。目前,我市创新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后端处置的全过程“四定”,在不断推进中确保做到垃圾分类环环相扣、层层监管。

【责任编辑:陈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