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2019-09-02 10:02:44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 蒋雅琛 谢星星
  

  福州新闻网9月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谢星星 整理)9月1日,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为主题的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发布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阮孝应围绕“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老城提升和新城建设同步推进

  新华社记者:许多市民明显感觉到,近几年福州的城市品质越来越好。请问,福州市在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尤猛军:非常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提出福州应当“变得更美、更精、更亮”。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习总书记的教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现在是把老城提升和新城建设这两件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首先,在老城提升方面,我们重点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多条地铁同步建设。2016年1号线开通,2019年2号线开通,现在在建的有1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6号线、滨海快线,这5条加起来总长189公里、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1号线、2号线开通之后,今后每年都会有一条地铁线路开通,到2023年,福州整个地铁网络将基本形成。

  二是113个连片旧屋区同时改造。2000年夏天,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带着他的班子,走进潮湿闷热、狭小拥挤的台江苍霞棚户区。面对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愿望,习总书记深情地说,大家要记着,“政府”的前面是“人民”两个字,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习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苍霞棚户区一个月完成动迁,一年内3000多户、将近1万人搬进新房。当年老旧的苍霞棚户区,现在已经成为福州市的文明社区。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我们持续推进城中村连片旧屋区改造的强大动力。去年,我们一年之内实施了连片旧屋区改造61片,已经完成拆迁1200万平方米;今年,我们还将改造连片旧屋区52片,拆迁量超过500万平方米。

  三是全面整治老旧小区。2017年,我们整治了老旧小区35个;2018年,我们整治了老旧小区300个;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整治老旧小区80个。老旧小区整治有一些创新的做法:既做看得见的,又做看不见的;既做硬件,又做软件;既做地上的,又做地下的;既有政府主导,又有群众参与;既有政府投入,又有市民出钱。老旧小区的全面整治,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市民的认可和欢迎。

  四是舍得拿出大量的黄金地块奉献给市民作为公共休闲空间。3年来,我们建成休闲步道12条,总长108公里;建成生态公园15个,总面积将近8000亩;开挖扩挖7个城区调蓄、景观湖,总面积将近4000亩。沿城区内河水系建成串珠公园200多个,滨河绿道450公里,新增公园绿地3000多亩。

  五是把群众发动起来,大家都来种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叫做“坚持种大树、造绿荫”。3年来,全市新种乔木55万株,其中仅四城区就新种乔木29万株。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平方米。今年,我们又展开了“绿进万家、绿满榕城”专项行动,继续加大绿化福州的力度。

  六是标本兼治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从201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交通拥堵的缓解工作。组织实施湖东路下穿、尤溪洲桥头改造、浦上大道拓宽等交通治堵的软硬项目644个、总投资590亿元,现在效果初步显现,城区高峰平均车速同比提高6.1%,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2.3%。我举一个缓堵项目的例子——五四路口改造项目。通过立交桥的建设,打通了五四路和二环路两条主干道的连接点,这样,进出城市的通道顺畅了。

  七是精准整治立面景观。我们改变以往整条街道整治的状况,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条街一条街去梳理、去研究,哪一些需要整治、哪一些不需要整治,最后精准提出整治节点和整治项目。去年,我们已经确定的东街口、苍霞新城周边等2320个精准整治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还要继续做。

  八是用系统的理念整治城区水系。3年多来,我们把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水系智慧管理体系建立等5件事一起做,3200多个项目靠两条腿走出来,同步实施。目前,我们的黑臭水体治理已经进入尾声,156条大部分已经完成,内涝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联排联调中心已经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年上半年,我们得到通知会有一场暴雨,通过联排联调中心大数据算一下,将在城区某地增加涝水1000万立方米,再通过联排联调预先放水1200万立方米,给暴雨涝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就是联排联调中心的作用。现在走到水系周边一看,整个面貌得到改变,我经常说现在已经是一条水道,一条风的廊道,还有一条绿道。

  九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近几年,我们借鉴了杭州、厦门等城市的经验,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比如提升保洁水平、推行公厕革命、动态修补人行道、推行垃圾分类、建设夜景工程、缆化下地、拆墙透绿、街头小公园建设等,今年正在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有44类项目。

  以上九项是推进老城环境改造的几条措施,现在的城市正在逐步变新、变绿、变畅、变美,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让我们市民能够住得舒适一点,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

  在新城建设方面,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围绕福州城市的空间拓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沿江向海”“东进南下”的战略构想。怎么把总书记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我们启动了福州滨海新城建设。滨海新城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面朝东海,坐拥东湖,涵盖空港、海港、信息港,空间大、生态优、条件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滨海新城已粗具规模。

  在新城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6件事:

  一是区划调整。长乐正式撤市设区。

  二是规划编制。47项规划已经全部完成。

  三是配套建设。启动180个重点项目建设,仅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块,就有1条高铁(福平铁路)、2条地铁(地铁6号线、滨海快线)、2条高速(东绕城高速、长平高速)、4条快速路(东部快速路、东南快速路、清江快速路、泽竹快速路)。

  四是抓功能疏解。把老城区高端优质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资源引导到新城来,像8月31日开学的天津大学新校区、福州三中滨海校区、融侨国际双语学校等,以此增强新城吸引力。

  五是抓产业支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另一个是建设新城临空经济区。

  六是抓生态完善。做好三件事,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新城:一个是沿着海边打造了一条宽300米、长13公里的森林景观带;一个是启动15平方公里的东湖湿地保护规划建设;再一个是规划建设4个公园,包括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植物园、中央公园、滨海公园等。

  通过新城建设,福州从“沿江建城”转向“沿江向海”,我觉得这是福州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跨越。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福建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实体经济,他说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请问,近年来,福州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飞: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将全力推动“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确定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举措:

  一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18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接近七成,我市先后出台《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及实施细则等文件,并在2018年11月29日召开福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进一步完善市、县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第一时间帮助民营企业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长29.9%,居全省第一。

  二是以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对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实行市领导分管制度,在资金补助、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倾斜。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市财政2019年、2020年两年以基金、税收贡献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投入为70亿元;支持企业上市,2014年至今,我市A股上市企业14家,其中福光股份在科创板首批上市;我们还高度关注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全市银行贷款不良率为全省最低。

  四是突出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出台了《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福州市推动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政策的通知》,引进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福州国际校区,投资建设清华福州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电子所马尾物联网实验室,联合投资建设超算中心、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我们加大产学研合作,市政府与福州大学、福州市有关重点企业共同开展引进优秀博士工作,目前已为7家企业引进10位博士。

  通过以上措施,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56.81亿元,增幅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无论是总量和增幅都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十。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增幅排名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打造了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建成了22家重点工业园区、16个重要工业产业基地,永辉超市、恒申控股、福耀玻璃等13家福州民企跻身“2018中国民企500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总量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截至2018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增38%,增量排名全省第一。截至2019年6月,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77件,连续8年位列全省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92件。

  怀着特殊的感情、特殊的责任保护传承千年文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记者:我们都知道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6月,人民日报重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州古厝>序》,让“福州古厝”成为热词。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福州是如何传承和保护独特文脉的?

  尤猛军: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他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要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我们始终遵循习总书记的教诲,怀着特殊的感情、特殊的责任,来做好延续城市文脉这一件事。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强化立法。先后颁布了“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等12部名城保护法规,夯实名城保护的法治基础。

  第二,完善规划。我们编制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32项专项规划,通过这些专项规划把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

  第三,举办论坛。记者提到,习总书记专门撰写了《<福州古厝>序》,今年7月28日,市委、市政府专门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通过论坛把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汇聚起来加以吸纳。

  第四,建设遗址公园。在完善提升昙石山遗址公园的基础上,新建冶山、新店2个闽越古城遗址公园。

  第五,提升“三山两塔”。对屏山、于山、乌山以及乌塔、白塔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屏山公园、于山公园已改造完成,于山公园准备在农历八月十三举办开园仪式,到时欢迎大家来参观指导。

  第六,修复历史风貌区。全力打造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马尾船政等4个历史风貌区。烟台山将于今年完成修复,上下杭和朱紫坊将于明年完成修复。

  第七,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按照“承载族群的根、追溯文化的源,留住记忆、勾起乡愁”的理念,我们下达的任务是,全市12个县(市)区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经粗具规模,明年春节前将全部建成开放,到时候请媒体朋友们予以关注。

  第八,整治传统老街巷。我们已完成154条老街巷整治,今明两年将继续整治96条传统老街巷,留下老城的味道,留下老城的记忆。

  第九,修缮文物和古建筑。我们梳理了一下,今明两年,重点修缮20个重点文物项目、155处文保单位、100处历史建筑,这些已经形成项目清单,下达到所有责任人。

  第十,拓展鼓岭鼓山的文化内涵。这是福州很重要的一个宝贝,我们梳理6个方面174个整治提升项目,春节前这些都会得到全部落实。

  以上是几年来,我们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几项主要工作。福州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保护城市的文脉,来留住城市的“根”与“魂”。这里有一件事拜托大家,明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我在这里代表市委、市政府诚挚邀请大家届时光临指导。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福建日报记者:我们知道推进各项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0多年前,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推动福州大发展。我想请教一下,近年来福州市在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提振精气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阮孝应:感谢记者的提问,下面就您的提问我来回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实施了“堡垒工程”,拉开了福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序幕。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总结形成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开放融合力度,夯实基层保障基础,进一步形成了“1235”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路径,也就是做强街道一个“轴心”,做活“五在社区”和“红色领航”两个载体,做实队伍、阵地、技术三个支撑,做优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制度规范、责任落实五个体系。具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一是优化机构,让机制更加灵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优化街道内部的机构设置,形成了“1+4+N”的机构模式。就是把街道的“前台”整合为一个党群服务中心,“后台”调整为“基层党建”“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公共管理”4个办公室,并且根据需要增设1~2个工作机构。另一方面,我们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推广设立街道党建促进会、社区“党建联盟”,推动1200多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融合发展。通过优化机构设置,我们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倾斜资源,让干事有依托。干事既需要资金,又需要阵地。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到两手抓:一方面,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个社区的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10万元、服务群众的专项工作经费不低于20万元。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实施社区场所“达标升级”工程,要求全市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平均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建成“一区一馆”“一街一中心一党校”的格局。目前,全市1.5万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8.9万名党员志愿者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

  三是强化激励,让干部有奔头。为了建设一支留得住、有激情的社区工作队伍,我们也出了两招:一招是,建立社区工作者职级、职称“双轨”的成长链,让社区工作者干活感到有出路、有盼头;另一招是,分批选配千名专职化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者,并且在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之间可以交流使用。通过这两招,目前福州基层党务人才紧缺的难题得到破解。

  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可以说有效地激发了福州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因素,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强化担当有为,传承和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一方面,我们重点做了4项工作:

  一是着眼“实干”,坚持一线考核。2016年起,我们在全市探索推行一线考核干部机制,构建了一套系统配套、逻辑严密、链条闭合的干部工作体系。目前,我们组建了197支考核组,有1200多人参与,覆盖了全市12个县(市)区、130多个市直单位。在考核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实效。比如,对急难险重任务,我们采取“动态跟踪、实地勘察、列席旁听、节点对账、明察暗访”的考核办法;对日常工作,我们采取“个人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考评”的考核办法;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我们开展蹲点调研、“点穴考核”。同时,我们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问责相结合,强化了考核结果的运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二是着眼“敢干”,注重关心关爱。为了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我们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一方面,评先评优突出基层导向,在年度考核中将优秀的等次向基层、向重点项目指挥部予以倾斜;另一方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和鼓劲。

  三是着眼“真干”,开展专项督察。我们聚焦那些“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等问题,突出“五查五看”,开展了覆盖全市公职人员的专项督察,提出了4300多条整改措施。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提振精气神、建设新福州、争当排头兵”“市直机关服务基层年”等活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传导了压力,同时,也警醒了干部。

  四是着眼“会干”,强化培训锻炼。我们把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采取了4个办法:第一个是,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让新思想、新理念在福州党员干部中入心入脑。第二个是,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专业化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分类开展时间短、规模小、精细化、专业化的一种“短小精专”干部培训。第三个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办好“左海大讲堂”高端论坛,提高干部的素质。第四个是,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去年以来,我们选派了175名干部到一线历练、到老区挂职、到先进城市学习交流。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已经成为福州党员干部的精神内核,并将始终成为新时代福州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用“三个福州”为产业赋能

  香港大文集团记者:前不久,福州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确定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请问,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尤猛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具体要求,福州的产业发展要找到一条创新之路,这条创新之路在哪里?我们认为,要把“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第一,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什么叫做“数字福州”?就是以发展数字经济为重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福州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福州发展数字经济基础条件得天独厚。早在2000年,习总书记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数字福建”发展战略。经过20年的累积,去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800亿元。基础已经具备,我们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数字经济向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让福州的产业活起来、强起来。

  第二,以“海上福州”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指出,“海上福州”建设就是以全面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以海岸建设为依托,以海域开发为重点,打造“蓝色聚宝盆”。为什么要把“海上福州”作为重中之重呢?同样也是因为我们有基础,我们还拥有独特的天然禀赋。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240亿元。特别是我们的远洋渔业,产量、产值都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认为,福州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建设“海上福州”,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福州产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新的空间。

  第三,以“平台福州”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所谓“平台福州”,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省会资源优势,构建以平台经济为鲜明特征的福州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什么要把“平台福州”作为我们主攻方向?因为福州发展平台经济优势独特,而且我们这几年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永辉超市打造的1233全球消费品供应链平台、市文旅局正在打造的省级旅游集散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经济的建设,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第三产业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我们要把“三个福州”导入、渗透、运用、覆盖到全市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用“三个福州”为产业赋能,最终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市场活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福州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化,企业家纷纷点赞。请问,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这方面,福州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林飞:福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长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早谋划、高站位、抢开局,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在国内较早全面启动、系统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施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在榕企业信心决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完成六轮简政放权,取消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市级审批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32.13%;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102个事项下沉至社区。全面铺开“互联网+政务”。建成5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及10余个专题数据库,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32个省会和重点城市前列。其中,审批事项时限压缩比例位列全国第一;上线福州市企业服务平台,截至8月底,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3000多件,满意率达99.61%。降低通关成本。推行通关一体化、通关无纸化、提前报关等措施,集装箱进出口成本降低892元。

  二是建立宽松优惠的产业发展环境。加码减税降费。进一步减免或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社保费率等企业税费,今年全年预计减税100亿元。各级各部门主动走访、挂钩服务,及时掌握、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打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共协调企业问题1967个,办结率93.3%。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近年来,我们陆续出台了创新发展的121条政策、扶持民营经济的36条、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7项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并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听取企业意见,评估政策效果,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能落地、落实、落细。

  三是构筑公平公开的法治信用环境。实行“信易+”创新试点,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开展35个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率先在福州自贸片区试点跨境电商领域信用评级、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在最新一期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福州位列第3,这是我们开展信用工作的最好成绩。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