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发现多种稀有鲸豚种类

2019-05-10 15:13:5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三亚5月10日电(记者 刘邓)历时14天、总航程约2500公里,“201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深潜鲸类科考”航次10日顺利返回三亚,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应海域开展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科学考察。

  科考人员在该海域发现和记录了抹香鲸、条纹海豚等多种稀有鲸豚种群,其中抹香鲸和喙鲸群体都观察到母子对,表明极有可能存在抹香鲸和喙鲸的定居群体。这些发现填补了南海鲸类尤其是南海深潜鲸类研究的空白。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介绍,本次海上考察区域为海南岛东南海域陆坡区域,长度约400公里、宽度约200公里。目的是了解该区域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行为特征。科考队员一共目击到深潜和远海性鲸类动物27群次,其中可确定的深潜鲸类物种4种,分别为抹香鲸、柯氏喙鲸、短肢领航鲸、花纹鲸(瑞氏海豚);远海性海豚物种3种,分别为热带斑海豚、条纹海豚、弗氏海豚。另有2个物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考察结果揭示南海海域目前拥有较高的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物种多样性,对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南海深潜鲸类研究、制定相应的生态保育措施以及发展鲸类保护性开发产业(如赏鲸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南海是我国鲸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然而,迄今为止,除历史上的捕鲸记录、部分搁浅鲸类信息收集以及个别近岸物种(如中华白海豚)的生态学调查外,科学界和公众对南海海域鲸类资源的了解还很缺乏,特别是对潜水深度深、时间长的深潜鲸类几乎一无所知。在南海海域目前是否存在定居的抹香鲸、喙鲸等动物群体,在什么海域等,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问题。 新华社三亚5月10日电(记者刘邓)历时14天、总航程约2500公里,“201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深潜鲸类科考”航次10日顺利返回三亚,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应海域开展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科学考察。

  科考人员在该海域发现和记录了抹香鲸、条纹海豚等多种稀有鲸豚种群,其中抹香鲸和喙鲸群体都观察到母子对,表明极有可能存在抹香鲸和喙鲸的定居群体。这些发现填补了南海鲸类尤其是南海深潜鲸类研究的空白。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介绍,本次海上考察区域为海南岛东南海域陆坡区域,长度约400公里、宽度约200公里。目的是了解该区域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行为特征。科考队员一共目击到深潜和远海性鲸类动物27群次,其中可确定的深潜鲸类物种4种,分别为抹香鲸、柯氏喙鲸、短肢领航鲸、花纹鲸(瑞氏海豚);远海性海豚物种3种,分别为热带斑海豚、条纹海豚、弗氏海豚。另有2个物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考察结果揭示南海海域目前拥有较高的深潜和远海性鲸类物种多样性,对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南海深潜鲸类研究、制定相应的生态保育措施以及发展鲸类保护性开发产业(如赏鲸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南海是我国鲸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然而,迄今为止,除历史上的捕鲸记录、部分搁浅鲸类信息收集以及个别近岸物种(如中华白海豚)的生态学调查外,科学界和公众对南海海域鲸类资源的了解还很缺乏,特别是对潜水深度深、时间长的深潜鲸类几乎一无所知。在南海海域目前是否存在定居的抹香鲸、喙鲸等动物群体,在什么海域等,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问题。

【责任编辑:伊宁倩】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