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从福州女说起

2020-04-03 15:35: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文/陈亮

  我原籍不是福州,不会说福州话,但从小学4年级起便在福州生活,至少也算半个福州人吧。多年前,还在一家杂志社供职的我经手编辑了一篇好友的文稿《闲话福州女》,文章写得很是麻辣,因为我不完全赞同其中对福州女性的负面看法,感到对一个地域的人的评价需力求全面、具体,区分共性与个性,所以从那时起就对寄身的这座城市格外留心,也因此对福州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的闽中小盆地,依山傍海,自然条件堪称优越,加之古风泽被,这里的人们天性相对比较淳朴,既少慷慨激烈之性,也少狡黠油滑之气。如果说“香港居,大不易”,那么,“福州居,小不易!”我的一个朋友来自北方,生性耿直。一次我问起他对福州人的印象,他思索良久,才说:“福州人的总体性格特征不鲜明,办事风格也不够明朗果断,比较温吞水,所以不好说。要说优点,我看比较突出的有两条,一是爱国,二是肯做事。”说肯做事尚好理解,怎么一下子扯到爱国呢?他解释道:“历史上贤达闻于福州地域的代不乏人,曹学全、叶向高、林则徐、左宗棠、沈葆祯、严复、林纾、萨镇冰、陈宝琛、林觉民、谢冰心、黄乃裳、林白水、郑振铎、邓拓等,都是一时翘楚。”(偏巧我曾住过明代大贤叶向高的故宅。)至于肯做事,大约是相对别处的人长于经商或求学或外出谋生而言吧。

  但以我接触的大多数外埠人对福州人的评价来看,比较集中的反映是,福州人由于地域与文化边缘化的关系,总体处事不够大气,怀抱不够雄伟,眼光不够开阔。步子迈得小,注重眼前利益;小富即安,精打细算,缺乏协作精神。因此,很难成就惊世骇俗的大业。

  这些议论原有“恨铁”之意。从我栖身的文化界来看,福州人关注文化、新闻的劲头近年来虽颇有起色,还是远逊于京沪穗等大城市。城市难出一个文化热点,连球迷都迷不出个档次,有一次两支极有名的球队罕见地光顾这里,居然激不起什么反应。说起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在报纸领媒体风骚的那些年,我曾和一位挚友在报上就“福州人为什么不看报”发了一番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对策,那时文化界诸如此类的呼吁并不少见,但收效不大。

  而另一方面,我所不能同意的是,每逢谈论起对一个地方人的印象,有不少人总喜欢对一些生活上乃至语言上的小节大做文章,并以此作为褒贬的根据,甚而做出斩钉截铁的结论,这未免太偏激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不合时宜的风俗必将被新人所淘汰。而且即便在目前,也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千万不可只戴上一副有色眼镜。

  其实福州人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创造出的花样百出、争奇斗艳的工艺品、小制作和小吃,这充分展现了福州人的聪明才智。在城市面目愈来愈相像的今天,这是最能展示城市文化个性的事物。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福州文化界的人和事,每当观赏到那一个个神工巧制,我心里就油然生敬。人的才华之光结晶于物,并让更多的人由此更热爱生活,也许这也是一种文化罢。

  有趣的是,福州女性的地位在两性中似乎一直不低。公共汽车上常看到丈夫抱着孩子,而太太悠然自得。在家里夫妻同是本地人的,也常有丈夫操持家务,太太逛来荡去。由此不少女性对福州男人颇有好感,而很多外地男性却对福州女性疑虑再三,总担心落入“虎口”。其实,大多数福州女性观念还是蛮传统的,只要丈夫在社会上“顶天立地”,她们也并不是有些人形容的那么懒。

  无论如何,今天的福州人已经远远走出了地域的局限,吞吐着五洲风云。有时看见那些福州才俊意气风发的消息,让人不禁从心底激赏。想想也是,全国人民甚至海外华人都知道福州的“三坊七巷”,金庸先生的名著《笑傲江湖》也从“三坊七巷”(向阳巷)写起,还有自己当年求学时省里成绩最好的那些个女生,不也是福州女吗?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