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绘好生态山水画——福建三明践行新发展理念纪实之一

2020-12-18 15:30: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捧起生态金饭碗

  在保护生态中吃上生态饭,从守护的山水间捧出金饭碗。三明人也从山水田园景致中酿出满满获得感。真真切切有人来、实实在在有收入,生态红利催生的观鸟经济给紫云村的村民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洗礼。

  晨光熹微,空谷回响。杨美林老人一声呼唤,几只白鹇便飞落下来。“像自己家人一样,一叫就来。”

  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是千年古村,村民杨美林平时在山上养鸡。2012年,他发现常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与鸡争食,从此每天带着谷物投喂白鹇,一来二去和鸟儿成了朋友,白鹇也从最初的两三只繁育到十几只。

  老人的孙子杨水清,201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紫云村,组织村民开展食宿行一体化的生态观鸟产业,“林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能动,家乡缺少支柱产业。观鸟项目是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促进发展的契合点”。

  观鸟爱好者、摄影师、自然研学爱好者纷至沓来,参加项目的12个乡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除了观鸟行程,村里还开始销售生态米和生态茶。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2014年以来,三明市对明溪、泰宁、将乐、尤溪、清流、宁化、建宁、大田等8个县取消了GDP考核,转而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

  在泰宁县,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纯收入的四分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在泰宁县水际村的娇娇鱼庄,女主人蔡雪娇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蔡雪娇和大金湖景区结缘于1997年。那一年,刚成立不久的泰宁县旅游管委会招聘第一批导游,蔡雪娇正式上岗,一干就是9年。“家里人让我出去打工,可我就爱这原生野性的山水。”

  水际村是个库区移民村,村民曾经编歌自嘲:“出门靠小船,照明靠松光,吃饭靠返销粮,做了一件新衣裳,过年才能穿身上。”2004年开始,水际村相继成立渔业协会、游船协会和旅馆协会,解决无序竞争问题,实现抱团发展,村民富起来了。“干旅游吃的就是绿色生态饭,保住青山绿水才能抱牢金饭碗。”蔡雪娇说。

  在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的乡愁馆,记者见到了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书记许光园。2009年,种橘大户许光园刚当上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五一村路是土路、房是危房。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整治河道,改变老百姓垃圾往河里倒、鸡窝鸭窝沿河边盖的习惯;第二件事,建桥,让五一村交通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第三件事,做新村规划,鼓励村民贷款盖新房、把土地流转起来搞生产。后来,村里又建起了合作社,逐步形成特早蜜橘、黄椒、大米、莴苣四张特色产业名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五一村同时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绿水青山的保护给五一村打下了发展旅游的基础,村里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搞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现在的五一村,四季无闲人、无闲田、无闲房,留下了绿、留下了人、留下了根。”许光园说。

  发生在三明大地上的实践,正让山水田这篇文章越写越精彩。

【责任编辑:陈颖】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