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家长注意!网红“消毒卡”慎买!对人体伤害极大!

2020-03-17 15:06:07  来源:海峡都市报
  

福建家长注意!网红“消毒卡”慎买!对人体伤害极大!

  专家:所谓“防护罩”纯属谣言

  一些购买消毒卡的市民表示,促使他们购买的原因除了广告中说的功能外,还有标注的日文“二酸化盐素”,这看起来十分“化学”,很高科技的样子。

  据专家介绍,“二酸化盐素”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氯,它应用在自来水消毒中。原理是二氧化氯在发生氧化反应后会对病毒、细菌以及异味产生反应,改变其分子结构,并破坏其功能,从而“杀死”细菌、病毒。每片消毒卡所含的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剂仅有3—15g不等,那么即时二氧化氯生成量必然极低,根本达不到杀菌消毒的有效浓度。如此低的二氧化氯会很快随流动空气消失,不可能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本月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上,刊登了一篇辟谣文章《谣言: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且无毒无害》。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袁智勤在文章中写明:“这则传言系谣言,不可信,切勿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会严重伤害身体。”“若将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会在身体周围产生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人体伤害极大。所产生的二氧化氯还可能与织物作用,导致褪色或者损坏,甚至可能使衣物发生燃烧。此外,人体处在开放环境,所生成的二氧化氯大部分会溢散,造成空气污染。”

  文章最后,袁智勤表示:“二氧化氯贴片贴上之后可以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辅助拦截病毒感染,纯属谣言。”

  医生:“消毒卡”不能替代口罩

  记者了解到,央视新闻日前也对这种消毒卡进行过报道,说明此类消毒卡并无明显杀菌效果。同时大多数消毒卡里面还含有亚氯酸钠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质,亚氯酸钠在与水接触后容易发生爆炸。二氧化氯与人体接触后会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的可发生肺水肿,长期接触还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记者联系上福州传染病院感染科的张医生,张医生表示,二氧化氯本身是消毒剂的一种,二氧化氯的使用是有严格标准的。像这样佩戴在脖子上,所产生的二氧化氯的浓度根本无法消毒杀菌,更不可能在佩戴者周边形成什么“防护罩”。“二氧化氯的不正确使用,甚至还可能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影响,所以不推荐儿童、孕妇使用。”

  张医生建议,目前对于普通公众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时间。(记者张志宏 文/图 )

  □新闻链接

  1 日本消费者厅:预防效果缺乏根据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消毒卡热销的同时,日本消费者厅的一纸通告引发人们关注。

  当地时间3月10日,日本消费者厅发表通告表示,网上声称有预防新冠肺炎效果的商品增多,大半商品标注的预防效果缺乏根据,其中包括蒲公英茶和声称只要带在身上就能消除病毒的“空间除菌剂”等。日本消费者厅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并要求销售商对商品标识进行整改以及网站运营企业采取将相关商品下架等措施。(央视)

  2 成都市场监管局:神奇“消毒卡”宣传属于虚假违法广告

  针对一些“消毒卡”存在的虚假广告宣传,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查处了相关案例。某空气杀菌电热片宣传“有效杀灭自然菌预防交叉传播感染”“空气杀菌保健康”等内容。监管部门核查发现,该电热片具备一定杀灭自然菌的作用,但广告主无法提供预防交叉传播感染的证明文件,目前该广告已停止发布。

  “发布含有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治疗、治愈、偏方’等内容的虚假违法广告都是被禁止的。”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有些商家把“新冠肺炎”相关内容放入自己商品的图文广告里,类似神奇“消毒卡”宣传就属于虚假违法广告范畴。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刘瑶认为,商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商家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赔偿。

  有专家还建议,类似违法行为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电商平台等,“口口相传”,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需要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加强动态监管。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