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我在中国看到的生态最平衡的地方”
凯文拍摄的蛙类新种——雨神角蟾。
夜探雨神角蟾发现地,想会会挂墩的“老朋友”
8月23日晚8点,凯文等人坐车来到桐木村挂墩自然村。这是凯文第29次来挂墩。挂墩是世界生物界有名的地方,也是凯文科研新发现的福地。
夜晚凉风习习,星空灿烂。与挂墩村民詹建魁会合后,凯文头戴头灯,左手持电筒,右手拿蛇钩,带大伙到茶园、竹林、小溪、小水坑、石头堆等地寻找雨神角蟾。他时不时停下脚步,回忆曾经发现雨神角蟾的场景。
2013年5月,凯文第一次来到武夷山,只找到普通的挂墩角蟾。当年6月,凯文第二次开展武夷山之旅,又见到一只角蟾,当时他认为这也是常见种,拍照后便放归了。
回美国后,他将照片进行整理比对,结果惊喜地发现,照片上的角蟾与常见的挂墩角蟾、淡肩角蟾有差别,很可能是新种。
带着疑问,2014年6月,他和朋友HollisDahn又一次来到武夷山。他们共发现了4只个体,并进行初步鉴定,然而,还不足以下定论。2015年6月,凯文又来到武夷山,那次共发现18只个体,获得了足够的样本量。
他与朋友们进行了遗传学、形态学和声学等鉴定,证据表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基于这些证据和研究成果,他们撰写了科学论文,报道这一发现。2018年12月,他们的论文被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taxa》接受,并于2019年2月正式发表。
这次回到发现雨神角蟾的地方,凯文想再会会这个“老朋友”,却一直不见它的踪影。
凯文说:“野外科考工作,没有收获是常态,但不要轻言放弃,说不定好运就在后面。”他说,2014年6月那次寻找神秘角蟾行动,前五天一无所获,直到第六天才找到两只,第七天又找到两只。
深夜在林地与水沟行走,记者深感害怕,在手电筒照亮的光圈之外,是一片漆黑混沌的野性世界。凯文说:“不用害怕。夜里的动静对我来说就是机会,我常在雨夜发现神秘角蟾,所以就给它取个诗意的名字——雨神角蟾。”
凯文小心地翻查可能藏匿雨神角蟾的覆盖物,他不紧不慢地翻起,放下。尽管夜深了,凯文仍然把翻动过的草丛与搬动过的石块进行复原,他说:“动物常常会回到原地栖息,所以尽量不要改变原生态环境。比如竹叶青蛇,若曾在某地吃到青蛙,就会常常回到那个地方等青蛙。所以,我也常常在老地方找蛇与青蛙。”
寻寻觅觅近3个小时,只发现了黑背白环蛇、武夷湍蛙、肥螈等动物,没有见到雨神角蟾的踪影。有人建议凯文播放手机里储存的雨神角蟾的求偶鸣叫声。凯文回应说,雨神角蟾繁殖活跃期是5—6月份,现在已是8月下旬,过了交配活跃期,不太管用了。
-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2019-08-25 16:33:36)
- 暑期旅游热武夷(2019-08-24 16:05:42)
- 福建武夷山: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2019-08-24 09:54:57)
- 盛夏武夷山 畅游九曲溪(2019-08-05 08:29:28)
- 武夷山五夫镇举办荷花节(2019-07-21 16:55:46)
- 为发展摄影旅游产业 武夷山将推出摄影家年卡(2019-07-18 11:14:2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