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2021-07-18 00:12: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7月17日电 题: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一袭香云纱袍子,耳坠设计成个“福”字,杨澜站在福州古厝小黄楼的庭院里接受媒体群采。她有些白发,没有刻意染黑,额前一簇漂成宝蓝色,轻盈时尚。这是去年主持一档以“乘风破浪”著称的女性节目的留痕。

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7月17日,杨澜在福州受访。林春茵 摄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17日在福州继续举行。杨澜的阳光集团团队和福州古厝集团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区打造了一出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

  17日晚间,参加世遗大会的中外友人们将踏访三坊七巷,在这场演出中感受古老悠久的里坊制度和坊巷生活的烟火气。福州元素荟萃,闽都文化浓郁,非遗传承人们将现身坊巷,观众们可以一起手作茉莉花茶、寿山石雕。

  杨澜最为自得的,一是做到了“因地制宜”,就连街头上演的闽剧《荔枝换绛桃》,都特地遴选原型母本出自三坊七巷里的故事;二是用了声光电的科技手法结合艺术手段,令坊巷里每一细节,古榕、茉莉花、鱼灯……“都成为历史人文的讲述者”。

  “寻梦”系列在中国不少地方“造境”,三坊七巷、牡丹亭、滕王阁、乃至于江西一条两公里之遥的河流。在杨澜眼中,从坊巷走出的“士”古典人物群像,到滕王阁这“诗文写就的楼宇”,到江西河流两岸的一草一木、参天崖壁,都是“中国”的“叙事者和想象者”。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众多,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的表现。”杨澜对中新社记者说,软实力就是让人们心甘情愿、发自内心地被你的文化所吸引,“它不是一种单向推销,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和被由衷的吸引。”

  “我们在完成一个翻译的工作。把古老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翻译成当代语言、国际语言,让今天的人和外国人乐于接受。”杨澜说,这个“翻译”是一种叙事能力,意味着场景、受众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剧照。张斌 摄

  杨澜坦言,在乱世中保全“中国文化”的先驱们,深具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来到已是残垣断壁的滕王阁,他描画出修复图纸,以期重现“诗文之阁”的历史华彩。在杨澜寻梦作品中,那一幅幅精美的手稿,被投影在楼宇上,给观者予震撼。

  杨澜访谈梁思成儿子梁从诫时,直言钦佩其母林徽因,“林徽因蹲在古建筑横梁上往下眺的那幅,是你妈妈最美的照片。”

  “这种‘忘我’的状态,是他们对美的震撼,是立志于保护中国文化和文物的忘我。”杨澜每每想起感触良深,“在贫穷战乱的乱世中,是什么让他们有高度的专注力和创造力?那是一种热爱和精神的力量。”

  以人文情怀为底色,用科技结合艺术的手段,是杨澜“翻译”的重要工具。杨澜对数字化有直觉般的敏感,她曾在2016年到海外遍访IT团队拍摄人工智能纪录片。这在寻梦系列中也经常有神来之笔。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17日晚间演出最后一幕中,舞者张臂,漫天的茉莉花洋洋洒洒飘落,令这农业文化遗产颇具科幻感。这些数字化呈现,也使得演出成为“可复制、可行走的三坊七巷”。

  近年来,杨澜持续投入非遗保护工作。她曾制作了非遗大师们的访谈并组织了非遗作品展,去年,她加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策划的“万里走单骑”,共探世界遗产地。她还计划建立非遗的数字博物馆。

  “讲述世界遗产故事,要与当下人们的生活产生共鸣和关联。”杨澜说,如今的中国,对世界遗产保护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不是在保护某一栋建筑或者某一个文物本身,而是保留一种生活方式,一定要用活化的方式来保护。”(完)

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