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遇见世遗 | 保民堂追昔

2021-07-07 09:15: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天推出第十篇,敬请持续关注。

  《保民堂追昔》

  作者:黄文山

  透堡镇南的一处小山包上矗立着一座保民堂,是乡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修建的庙堂。殿宇巍然,庄严肃穆。保民堂始建于明末,几经兴废,近年得以重修,它见证了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而保民堂所在的这一处草木蓊郁的山冈,据说就是当年戚家军抗倭时驻扎的地方。

  透堡镇,地当连江海口要冲,镇后山峦林立,镇前沃野平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透堡原名透街,因南宋张鉴修建丁字形的状元街而得名。这里人口稠密,商贸繁荣,自古是黄岐半岛上的集贸重镇,也是海盗们的垂涎之地。

  14 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患”。自明洪武年间开始,倭寇即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到明朝中叶,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有长足的发展。海外贸易向来获利丰厚,因此,沿海不少豪商巨贾、闽浙大姓都大规模地从事海洋商贸活动。后来因为海上“强弱相凌,互相劫夺”,渐渐形成一些强力的海上武装帮派和武装走私集团,且由走私贸易发展成亦商亦盗。这些武装帮派为谋取暴利,往往和倭寇相勾连,甚至直接成为倭寇的头领。由于倭寇和中国海盗相勾结,至嘉靖时,闽、浙沿海地区的倭患更加严重。他们人数多达千众,大都带有攻城用具,一时,狼烟四起,所过州县俱遭涂炭。

  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不久,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军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朝廷获准后亲赴“俗称剽悍”的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教练士兵掌握枪刺和棍术,严格军事训练,并自己创制了克敌制胜的鸳鸯战阵。他治军有方,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成为明代抗倭的尖锋。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焚掠浙东,戚继光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扫平浙东。次年戚继光率6000精兵援闽,一仗捣破倭寇在宁德横屿的老巢,倭寇闻风丧胆。

  倭寇在江浙受阻后,乘船南下侵犯福建。而连江的黄岐半岛三面环海,倭寇曾多次从这里登陆,且在岛礁结寨,伺机进攻县城和省垣。

  嘉靖三十九年(1560)农历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十一日,倭寇从马鼻海滩登陆后几次攻入透街,烧杀抢掠。据埕里林氏族谱记载,全乡被杀掳的达500多人。为抗御倭寇,嘉靖四十年(1561),乡人集资筑城堡。城堡以花岗岩砌造,高约5米,宽约4米,圆形,周长930米,设东西南北四门,由此成为一个军事堡垒。透街也因此被称作透堡,并沿袭至今。由于军事位置的重要,第二年,戚继光部队进驻透堡时,在炉山、龙头山和台岗等三处制高点上建造了烽火台。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一股倭寇自寿宁南下,进入连江,企图与先期进占平海卫的另一股倭寇会合,围攻福州。时任福建副总兵的戚继光迅即率部驰赴莆田与由泉州北上的俞大猷军联手,直捣倭寇巢穴,全歼平海卫倭寇。得知同伙惨败的消息,进入连江的这一股倭寇,在掠夺了大批粮食财物和强掳了2000多民众后立即退往海边的一座礁屿上坚守顽抗,等待后续援兵的到来。倭寇还将所有的船只抢走。这座礁屿,地形险要,潮水退去时,礁屿四周均为烂泥滩涂,深及腰腹,船不能通,步不能行,根本无法进入。

  在歼灭平海卫之敌后,戚继光率军马不停蹄,直趋连江,驻扎于透堡镇南。此时,遭受劫掠的透堡镇内外弥散着悲凉的气氛,一片萧索。

  正是初夏时节,天空晴朗透蓝。戚继光登上驻地附近的岭坪山,观察敌情并苦思破敌良策。这之前,戚家军消灭盘踞宁德横屿的倭寇时,倭寇也是倚仗泥滩掩护,戚家军曾经采用干草铺路的办法攻入。但这座小岛的情况不同,泥淖更深,干草难起作用。如何迅速破敌,解救乡亲,成了一道棘手难题。这时,有人向戚继光推荐一位叫陈第的连江读书人,说此生性格虽狂,但喜读兵书,常常向人指陈连江沿海的地理形势,可能会有办法。戚继光听了非常高兴,决定要会会这位年轻的读书人。于是,陈第家谱中有了这样一段记载:

  “是年戚公继光逐倭于马鼻,倭踞江心,潮退,四面皆泥淖,计无所出。闻公有狂生名,折柬召之;公摄置几上不视。戚公悔曰:岂有狂生而可折柬致耶!遂亲访之。一见大悦,促膝画策,秘军声作八音以通语,仿乘橇作土板以行泥。选壮士数百人,日各斤肉,饱则手狼筅,演一必字。人初不测所用,及交锋,倭以短兵,我以长械,且必字五划,应手踣五人,土板往来便捷,挥以剑,无一脱者。”

  陈第无疑献了良策,他建议仿当地渔民讨小海时使用的土橇,作为在泥滩上行走的工具,同时使用长枪,组成“必”字阵型克敌。还要求士兵使用“八音”通话,以隐蔽军情。22 岁的书生陈第由此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而戚继光,更是展现了一位大将的开阔胸怀。“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首脍炙人口的《马上行》是一位赤胆忠心的将军淋漓尽致的自白,而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风范,一样令后人钦敬不已。

  于是,戚继光一面在海岸遍设木栅,布置警戒哨,防备倭寇上岸;一面发动民众制作“泥橇”,并抓紧训练士兵使用“泥橇”演习破敌战术。一时,透堡城内,斧凿声此起彼伏,民众纷纷献木料,希望戚家军早日克敌奏凯。

  很快,戚继光就利用“泥橇”向倭寇发起了凌厉的攻势。只听战鼓轰鸣,数百条“泥橇”如同箭矢般飞快地驶过泥滩,直插礁屿。在一片喊杀声中,倭寇还未及回过神来,就被长枪一一搠倒。戚家军风卷残云般攻破倭巢,让岸边观战的民众拍手称快。

  这一仗,戚家军消灭倭寇400多人,解救乡亲2000多人。透堡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和繁荣。

  450多年过去了。这一段战事,一直为透堡和马鼻的乡亲们津津乐道。他们感念戚继光和他率领的子弟兵,清明时节,总要到保民堂点一炷香,让袅袅香烟,寄托他们无尽的遐思。

遇见世遗 | 保民堂追昔

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