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永春漆篮:“竹篮打水”的逆袭

2020-07-15 10:58:38  来源:福建日报
  

  创业拯救漆篮

  国际市场的繁荣,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戛然而止。虽然工匠们设计出直径六厘米、九厘米等规格的小巧漆篮,打进旅游纪念品市场,还制作出具有收藏价值的漆线雕漆篮,但总体来看,永春漆篮产品相对单一,创新有限。市场的萎缩,自然极大地影响到从业者。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城市就业,永春漆篮传统工艺不可避免遭遇传承危机。“能留在村里沉下心来做漆篮的人,少之又少。”郭金镖说,过去,一个普通的漆篮批发价大概100元左右,刨去75元的竹篾、土漆等固定成本,每个漆篮纯利润在25元左右。由于工艺精细度要求高,通常一名工匠一天只能做两个漆篮。这样算,一人一天只能赚50元,年轻人纷纷远离这一行业。

  这种状况,让郭金镖特别忧心。2006年,从永春仙夹中学退休后,擅长漆篮绘画的他放弃了在县城悠闲的生活,回龙水村创业。“漆篮技艺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失传的话,愧对先祖。”老人说。

  回到龙水村,郭金镖创办了龙水漆篮工艺有限公司,开办学徒班,全面传承漆篮制作技艺。2010年底挂牌成立的永春漆篮龙水传习所,也招收和培养漆篮技艺的接班人。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到传习所来。

  “在快节奏的时代,需要简化工艺搞创新,从漆篮技艺本身寻求突破,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所以,我倡导简化剖竹篾的技术。”郭金镖说。他还力主自营出口,力争将更多的利润锁定在制造环节。“只有收入上去了,才能吸引年轻人回村。”

  近年来,为了拯救永春漆篮,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永春县相关部门也在努力:2013年,永春漆篮文化展馆和大师工作室成立,启动大师带徒授艺计划;将永春漆篮列入濒危艺种保护范围,对带徒授艺、抢救保护等进行补助……

  由器到艺的蝶变

  “得益于网络时代的便利,永春漆篮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回到龙水村研修漆篮技艺的年轻人,这几年多了起来。”仙夹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龙水漆篮工艺公司与泉州师院等高校合作对接设立大师工作室,让传统漆篮变得时尚、大气,成为可供收藏的工艺品。公司不仅有电商平台,在永春县城和泉州新门街都设立了展示展销馆,加上村里的永春漆篮历史文化展馆、漆篮精品展销馆、竹编馆等文化机构,多渠道发力推销。

  郭金镖则坚持,永春漆篮要走高端化的路线,完成漆篮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转变、由器到艺的蝶变。在漆篮精品展销馆里,饰有日沐松鹤、九龙腾跃、天女散花等图案的新花色漆篮让人爱不释手。圆形、菱形、六角形、椭圆形等形状各异、独具匠心的创新作品也打破了参观者对漆篮的固有印象。

  为了培养技艺接班人,仙夹镇与上级部门联合办学,组织工匠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大师、技术能手和有传承能力的师傅带徒授艺,动员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师傅申报各级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和非遗传承人,提升人才队伍的含金量。工匠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创作的突破,永春漆篮的新制作陆续获得国家级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金奖、中华老字号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奖等奖项。

  如今,龙水村从事漆篮相关产业的村民增加到300多人,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突破550万元,从艺者每户年均增收6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仙夹镇近期出台了漆艺人才三年倍增计划,将在三年时间(2020—2023年)里,通过实施行业领头人培养、漆艺人才素质提升、漆艺产业人才集聚等三大工程,培养10名行业领头人,培育一支拥有熟练技艺的漆艺、竹编相关人才队伍,为竹胎漆器产业发展打造“活力源”,促进传统漆艺文化传承。

  永春漆篮的未来,仍在编写。

  (记者 潘贤利 林杰)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