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艺节联合总导演高山:开幕式演出尊重历史与人性
尊重历史人性 演绎丝路故事
接到第四届海艺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的邀请后,导演组成员展开了“头脑风暴”,针对艺术呈现形式等问题深入讨论。
“今年,泉州人有了自己的大剧院。与歌舞晚会相比,一场在大剧院上演的精彩剧目,会更加有意义。”最终,主创人员选定,以艺术分量十足的民族歌剧形式,呈现海艺节开幕式的文艺演出。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主创人员敲定在宋元时期。彼时的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我们想象,在那个人来人往、货物流通的繁华时代,刺桐港是繁华而热闹的‘不夜城’景象。”高山说,歌剧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创作过程中,体现着尊重历史、尊重人性的观念。
高山说,主创人员在深入了解历史的前提下,对歌剧所呈现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认识与定位——这是一条历史与当下的跨越之路,是一条“人路”,承载着情;是一条“商路”,承载着物;是一条“文路”,承载着韵;是一条“天路”,承载着魂。
据此创作,歌剧选定的木偶戏班、阿拉伯后裔商人、忠良之子等形象,都是那个时代会出现的人物,根植于历史大背景的创作,才能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在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比如,男主角名叫林旭,取名之时,我们想到了九日山;女主角若兰,名字源于木偶经典剧《若兰行》。”他说。
演出虽会落幕 希望留下更多
开幕式文艺表演以歌剧形式呈现,令人耳目一新。导演组在深入了解本土曲艺与戏剧后,加入提线木偶,也使这场演出身上的泉州烙印,更加鲜明深刻。
高山说,确定了人、偶同台表演后,他提出,借鉴经典电影《人鬼情未了》的创意,做一部“人偶情未了”的歌剧。人与木偶也可以有感情——人不再是单纯的操纵者,而是通过一条条线,传达感情,赋予木偶灵性。“那是一种即便大海干枯了,木偶还有热泪两行的感觉。”
创作与导演的过程,成为践行初心的历程。高山说,排练已经持续3个月,主创人员本着精益求精之心,依然不断地针对排练情况,对音乐、剧本、舞美等环节进行调整。
高山坚信,艺术不仅要感动观众,也要感动艺术工作者。他希望,通过一次次的合作,实现“创作一件作品,培养一批骨干,打造一支队伍,铸造一种精神”的初衷。比如,在歌剧排练中,泉州歌舞剧团与木偶剧团演员们被“捏合”在一起,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这样的火花,必将在未来产生更多奇妙的反应。再比如,歌剧设置了A、B角,B角演员也由本土演员担任。高山说,排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学的过程。“歌剧演出会落幕,但我们希望,为泉州留下的,不光是艺术表演本身,还有一群共同成长的演艺人才。”
- 第三届海艺节将于10日晚开幕满台都是闽南元素(2017-12-09 11:02:57)
-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10日在泉州开幕(2017-12-05 09:15:30)
-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县域联动 项目精彩纷呈(2017-10-27 10:18:2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