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从滩涂上“崛起”!来看看平潭紫菜的“前世今生”

2019-11-13 10:28:02  来源:新福建
  

从滩涂上“崛起”!来看看平潭紫菜的“前世今生”

收割好的紫菜需要翻晒养殖排,让紫菜吸收养分 蔡起辉 摄

  那时,平潭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惊人。数据显示,1972年平潭帘养紫菜3.86公顷,1973年达40.4公顷、产量59吨。1977-1978年,平潭有8个乡镇先后建紫菜育苗室39座、基建面积10942平方米,443口育苗池、育苗有效面积7000平方米,年可育紫菜苗560万壳,附苗养殖700公顷。

  “1976年后,平潭推广使用维尼龙线为附着基,帘紫菜产量逐步提高。到1978年,平潭紫菜苗自给有余。”对此,林雄生是这样分析的。

  改革开放的浪潮书写了百业向荣的华丽诗篇,紫菜产业也成为平潭传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这从《平潭县志》上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1979年,平潭坛紫菜与帘紫菜养殖288.2公顷、产量744.5吨。1988-1994年,平潭紫菜养殖面积267-400公顷,年产量800-1200吨。

  1995年,平潭紫菜迎来了产业巅峰期。平潭紫菜育苗室增加到56座,育苗池面积12199平方米,年育苗量1905万个壳(文蛤壳)。“那年,苗种不但满足全平潭的需求,而且还供应福清、长乐等地,紫菜养殖面积400.66公顷,产量2166吨,单位面积产量为历史最高一年。”林雄生说。

  突破瓶颈:传统产业探索创新路

  但缺乏技术创新,平潭紫菜避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历史发展规律。

  上世纪90年代末,尽管平潭紫菜人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随着原种逐渐退化,腐烂现象日趋严重,且附苗率低,产业迈入冬天。“那时,平潭紫菜苗急需进行提纯复壮、还原本质。”林雄生说。

  因此在1999年,平潭申报国家级坛紫菜原种场业建设项目,7年后项目完工成为全国唯一的坛紫菜原种场。“平潭开始采取手段保护特有的坛紫菜种质资源,如规定统一的育苗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以后,规范坛紫菜良种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坛紫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林雄生说。

  平潭紫菜技术创新随之迈入了萌芽时期,为创业者带来新商机。2002年,平潭县水产良种实验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集苗种培育、养殖技术推广及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成为平潭紫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受益者。

  同年,该企业与厦门大学合作承担“坛紫菜体细胞选育技术研究”课题,组培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无性繁殖新品系,技术成果通过有关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分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司成立的初心就是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加紫菜产量的同时,也提高紫菜品质。”公司董事长高丽明说,200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平潭坛紫菜“高亮1号”苗种还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证书。

  平潭紫菜产业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数据显示,2005年平潭紫菜总产量达5000多吨,随后几年总产量均保持在5000吨左右。

  未来可期:新经济形势下百花齐放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紫菜产业引起了更大的关注。政府大力出台政策扶持,在宏观调控之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2007年,平潭县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围绕主推坛紫菜高产高优养殖技术,开展各项工作;2012年-2017年,平潭县水技站(实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将这一技术更加深化、细化,保证全面推进渔业科技进村入户。

  2016年,实验区管委会出台文件将东甲列岛坛紫菜繁育特别保护区等7个区域列入“平潭岛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今年,平潭提出“深化攻坚、实施八大工程”,在《民生保障补齐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坛紫菜品牌建设等。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