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八闽放鱼日”在闽江公园举办
活动现场
“八闽放鱼日”现场
福州新闻网6月6日讯(记者 邱陵)作为2019海峡(福州)渔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6·6八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6日在闽江公园举办。活动期间,福州向闽江投放大规格日本鳗鲡约3000尾,以及鲢鱼、鳙鱼苗种40万尾。
据了解,今年全省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仍设置在福州,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江河湖海 年年有鱼”为主题,全省布设分会场11个,将投放大黄鱼、真鲷、黑鲷、长毛对虾、石斑鱼、棘胸蛙等物种累计超过4亿尾(粒)。
福建省增殖放流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15年至今,短短4年内,我省持续开展“百姓富、生态美”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在全省沿海重要海湾,内陆闽江、九龙江、汀江干支流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超过500场,放流大黄鱼、石斑鱼、长毛对虾、泥东风螺、西施舌、大鲵、中国鲎、鲢、鳙等水生生物物种50余种,福建省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超过150亿单位。
福州主会场放流日本鳗鲡3000尾 (每尾约500克),鲢、鳙40万尾。同期,两岸民众还在连江与马祖交接海域放流真鲷、黑鲷、花鲈、大黄鱼约300万尾,在闽江口海域放流长毛对虾1.6亿尾。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翁祖桐表示,近年来增殖放流效果已初步显现,鲢、鳙鱼类增殖放流有效消减氮磷,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水华发生,对于内陆水域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比如,放流鲢、鳙每年直接从水体中抽取氮超过150吨,磷超过30吨;若以污水处理场每去除1kg氮的成本46元、去除1kg磷成本230元计算,折合增殖放流产生生态效益每年超过1500万元,“十二五”以来产生生态效益超过1亿元。
此外,大宗物种(如大黄鱼、泥东风螺)资源量显著增加,近三年大黄鱼的捕捞年产量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一倍以上,东山湾、诏安湾、三沙湾均发现大黄鱼种群,泥东风螺已成为沿海讨小海渔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珍贵濒危物种(如大鲵、棘胸娃、中国鲎)等野生种群数量恢复明显。
记者了解到,根据闽江水域禁渔期制度,自3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从南平市至福州市长乐区金刚腿的闽江干流江段都属于闽江禁渔区域。自6月1日起至6月11日止,在闽江望龙台公园附近水域(三县洲大桥到洪山桥之间),严禁从事任何可能危害和影响增殖放流鱼类发育、洄游的捕捞作业。渔政执法船艇将加强管制区域内水上巡查,严厉打击擅自捕捞和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在管制水域发现非法捕捞作业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查处。
- “6·6八闽放鱼日”在闽江公园举办 福州投放鳗鲡等苗种(2019-06-06 16:17:57)
- 福建省举行“6·6八闽放鱼日” 放流3.5亿尾苗种(2018-06-06 23:57:22)
- “八闽放鱼日”投放 放流苗种4.5亿单位(2017-06-07 07:27:10)
- “八闽放鱼日”福建主会场活动在闽江公园举行(2017-06-07 07:18:4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