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中国在非洲修铁路:当地民众不知情 施工已开始

2014-12-15 10:08:54  来源:财经网
  

受制于语言、宗教、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中国在非洲遭遇成长的烦恼;随着投资模式的变化,民众间信赖关系可期成为新的双赢基石

  《财经》特派记者袁雪/文(发自坦桑尼亚)

  穿行在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6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Woass对中国赞叹有加:中

国人非常有能力,勤奋有加,那些在这座城市里挥汗建设的都是中国人。

 

  Woass并没有实际接触过太多中国人,他对中国的好感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中国给予了坦桑尼亚慷慨的巨额援助,时任总统尼雷尔不但与毛泽东成为朋友,还效仿中国在坦实行了少见的半军事化、高效的政府治理。

  同样是出租车司机的Ali对中国的印象迥然不同:20岁出头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的他认定是大批中国人的到来抢走了他的工作机会,而且还有很多中国人非常“狡猾”地教会了当地工人技能,让他们为中国人工作。Ali从没与中国人打过交道,这样的印象完全来源于同龄朋友们的闲谈。

  类似分裂的印象经常可以见诸当地媒体,背后是两位普通坦桑人年龄差距所折射出来的历史。

  与不少国际媒体惊呼“中国突然涌入非洲”不符的是,中国在非洲早已存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非洲提供大量金钱和实物援助;到了80年代以基础设施建设承包为主;21世纪开端后大量中国商品进入非洲,双边贸易额陡然上升;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进入非洲,“从前是周恩来总理代表的中国,而今天非洲街头上一位修路的工人也代表着中国”,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说。

  前后在坦桑生活工作过20多年的汪路生在1984年被选派为援外专家首次来到坦桑,他对《财经》记者回忆,出国前经过了长时间的培训,不仅技术援助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在国内的标准,还被告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乎中国的形象。如今,据中国驻坦使馆统计,在坦约有中资公司500家,华人约3万人,实际数量还要高于此。

  中国在非洲遭到的种种诟病,恰如成长的烦恼:从不起眼到随处可见的中国存在,各种问题自然被暴露以及放大;同时当地的中国人在遵守当地法律、市场竞争时确实存在先天不足。

  正如商务部前副部长、长期从事对非工作的陈建所警告:我们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责任编辑:赖锋】

【责任编辑:赖锋】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