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业务进入微利时代 外资银行借机弯道提速
夏心愉
信用卡刷卡手续费下调已令不少中资银行相关利润大幅缩水,市场称该业务进入微利时代。而就在这一“坏时机”,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却在借机提速。
结束与浦发联名发卡后的花旗(中国)于去年9月首次独立发卡,并将于今年继续扩充其直销团队。近日,南商(中国)也发出首批信用卡。加上2008年就推出人民币信用卡的东亚(中国),内地独立发卡的外资银行已“花开三朵”。
尚未独立发卡的外资大行汇丰(中国)和渣打(中国)也表示如果时机成熟,会考虑该项业务。渣打表示此项业务“已在研究准备中”。
可是,市场不免担忧:外资银行是否在赔钱赚吆喝?中资银行业务独大,外资银行空间何在?
差异化客户定位、依托母行优势、个金业务打“组合拳”是《第一财经日报》在采访各家外资银行时最常听到的策略。
花旗中国信用卡和无担保贷款业务总监邱丰凯向本报分析,国内信用卡市场有循环、起落,但从未饱和。虽然不便透露利润数据,但邱丰凯称,经营9个月来该行信用卡多项业务指标“均超预期”,而他的“预期”,参考的是行业平均水平。
“过去10年间,市场的年均减卡率约10%,新开卡占比超20%,即中国信用卡市场每年客户销卡3000多万张,新开卡7000多万张,说明客户始终在做选择,外资银行有机会。”邱丰凯称,“我们在中国信用卡发展的第二个10年加入市场,做的就是差异化竞争。”
外资银行信用卡客户定位高端是业内共识,但直接定位中小企业尚属首创。而这是南商(中国)首批信用卡打出的“差异牌”。
“中小企业客户在国内信用卡市场还没能得到重视。”南商(中国)副总裁杨海琴告诉本报,该行信用卡主打高端人群和小微企业,为了抢滩后者客户,该行优化信贷审批功能,并开发一项小微企业跨境指定商户、指定时间支付模式。除了手持“差异牌”,在此次费率调降中,外资银行的优势还在于“轻装上阵”。中资银行业务盘子大,费率收入缩水造成部分银行在给客户的“权益”上也相应缩水,以缩减经营成本。邱丰凯表示,花旗刚刚进入中国信用卡市场,没有历史业绩包袱,因此策略稳定,甚至会因欲打开市场而多给“权益”。
在行业业务弯道上,外资银行反而开足马力。
支撑这一马力的是外资银行另一件“秘密武器”:产品财务模型(PPM)。相对而言,部分中资银行的定价模型还不够完善。邱丰凯介绍,花旗全球采用同一套信用卡产品财务模型,各地输入定价和成本变量依据本地特点而不同。该模型有助于控制成本回报比例,也利于产品“权益”设计长期维持稳定,换取市场信赖。
此外,经营人民币信用卡时间最长的东亚银行已在暗中发力以“消费金融”带动的信用卡业务。该行个人银行部某高层人士近日告诉本报,市场上原有粗放式靠拉升发卡量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渐碰壁,较早转变发展模式的银行已经开始了“以创新产品带动”卡业务。东亚银行正在开拓信用卡的消费金融功能。
- 解决科创民企融资难 兴业银行“科技贷”闪耀项交会(2019-06-18 23:03:03)
- 贵州正式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行政许可(2019-06-11 07:58:39)
- 邮储银行福州长乐支行全面启动中银协五星级网点评定创建工作(2019-06-06 11:35:10)
- 邮储银行福州长乐支行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2019-06-06 11:34:03)
- 邮储银行福州台江支行开展“一客五开通,开心一分购”(2019-06-05 15:59:59)
- 邮储银行福州台江支行“合规文化下基层”活动报告(2019-06-05 15:58:5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