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和白茆河的挑浚
江苏是林则徐为官最长的省份,从1823年担任江苏按察使,到之后的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尤其是1832年到1836年,担任江苏巡抚,这是林则徐在同一职务上任职最长时间,也是其水利建设比较集中、小有成就的一段时间。
在水利工地上,林则徐经常坐一条小船,在河流中测量水情深浅,与修河民工同劳苦;连下雨天也坚持查工,穿便服徒步于泥泞中,修堤的老百姓竟看不出他是一位高官。
事必躬亲,查验黄河料垛
1831年,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防修事务。一上任,他就深入实地考察,把整条河流的形势,在墙上绘制成图,哪里平缓,哪里危险,一看就知道,这就使治河的官吏不能敷衍搪塞。
所谓“料垛”,是用高粱杆子、杨柳枝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垛子,是黄河修防堵口的重要材料。河吏们历来利用机会从中贪污作弊,并想出各色花样。比如,堆在堤上放好的秸料,作为“门垛”;垛底层架井虚空,用朽黑腐烂的秸料填塞,作为“滩垛”;还有理旧翻新,名为“并垛”,以新盖旧,叫做“戴帽”。
长江汉水加固大堤 安澜度汛
千湖之省湖北省是洪涝的重灾区,林则徐上任前几十年来(长)江汉(水)堤岸年年决口。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认准湖北主要问题是防洪,关键是加固堤防。为此他制定一整套防洪固堤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检查,不但加高培厚堤身而且加固基础,使其能抵御主流的冲击和淘刷;规定各级官员的职责,对于不称职的则加以裁撤,特别要求他们在抢险时要冲在第一线进行指挥。
当然林则徐本人在下去检查工作时,遇到紧急时也冲在第一线,既激励士气,又在技术上现场指挥,可谓言传身教。凭借这些举措,在林则徐任职湖广总督的次年,“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实为数十年来未有之幸”。林则徐也成为湖北水利史上的重要人物。
苏州禁烟乔装商人
道光三年(1823)3月,林则徐到苏州,任江苏按察使,主管司法、刑狱时,就发现了苏州民间存在严重吸食鸦片的情况。
当时的南浩街是苏州闹市中心,酒肆林立,妓院遍地,更有烟馆如雨后春笋。每日上午,乃烟馆妓院生意旺盛之时,嗜烟者云集于此,以一解宿夜之瘾。
林则徐为了查明苏州烟土的情况,装扮成商人,深入南浩街实地查访,发现鸦片的进出渠道,主要是开设“烟馆”。
林则徐第一次向道光帝上奏,要求禁烟,查堵烟源,查办烟贩与烟馆。于是,他首先严拿贩烟者,在苏州严惩了一批开设烟馆、勾结胥吏、把持地方的地痞、流氓、奸商、污吏对官商勾结者,尤其严惩不贷;对官吏中吸食者,撤官法办。
虎门销烟震惊中外
天上有一颗星名叫“林则徐星”,这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99年命名的。命名的理由在于林则徐的两大功绩:一是禁烟,二是水利。
实际上,林则徐被誉为“民族英雄”,也正是源于广为传颂、人尽皆知的“虎门销烟”。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次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奏请严禁鸦片,必须对吸食者科以死罪。林则徐支持黄爵滋,尖锐地指出,若不禁烟,“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深受触动,连续8天8次召见林则徐。不久,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京南下禁烟。
充军途中奉旨折往黄河堵口成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季,由于霪雨连绵,浑浊的黄河水位日涨,波涛汹涌,怒击堤岸。
六月十六日(8月2日)晨,黄河洪水冲溃开封护城堤,水流穿城而过,洪水所至,皆成泽国,最惨的是开封城内,城墙坍塌十六段一百二十余丈,水深达数尺或丈许,贫民百姓流离失所,“城中万户皆哭声”。
河南巡抚牛鉴束手无策,抱头号泣。消息传到京师,道光帝饬令东河河道总督文冲堵治祥符河决,文冲等却以口门堵筑困难,提出放弃开封,迁民于洛阳,另立省城,又借口水势汹猛,反对尽快堵口,让洪水横流减势后再求补救,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
道光帝又派军机大臣王鼎到开封督办河工,王鼎力奏让治河有方的林则徐协助。道光帝准奏,命林则徐从戍途折回河南,效力“赎罪”。
八月十六日(9月30日),林则徐赶到开封祥符工地后,不顾长途劳累,即刻投入治河的救灾工作。林则徐到达工地时,黄河决口已宽达303丈,他察看现场受灾情景后,大力支持王鼎保卫开封,拯救百姓的正确主张。
王鼎同意林则徐的意见,并下令所有官员抓紧组织民众筹备秸料,调集人力,兴筑正坝、上边坝、下边坝,并开挖引河。林则徐追随王鼎,朝夕驻在工地上,日夜“坐与士卒同畚锸”。
作为“罪臣”,林则徐没有权,却要和暗中捣鬼的官僚、哄抬物价的投机商作斗争,还要在现场指挥施工,处境十分艰难。
只用四个月 审结积案要案十之八九
1823年初,林则徐刚接任江苏按察使(掌管一省司法的长官),就面临土豪劣绅操纵讼事、鱼肉乡里,贪官污吏插手刑狱、贪赃枉法的局势。各级官吏办事拖拉,互相推诿,倒霉的是无辜百姓。
林则徐下决心改革司法弊端,采取果断措施,密访缉拿了一批“包揽妓船,开设烟馆,要结胥役,把持地方”的恶棍。
为了决狱公平,保护良民,林则徐还整顿司法工作,详定办案章程,简化审判手续,清理积案;无关紧要的案件,由州县自行解决,无需送省,减少环节,以免各级官吏索贿行贿、贪赃枉法;亲自断案,所有司法文件都亲力亲为;命令各州县招募仵作(官府中检验尸体的差役),学习命案验骨的方法;要求州、县官必须亲自动手,细辨尸伤轻重,不准光凭汇报,以免因工作粗疏造成案情反复或导致冤假错案。
考察官吏,任人惟贤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
林则徐宦海沉浮数十年,对封建官场任人惟亲的腐败现象深以为害,因而一贯重视对下属官吏的严密考察,坚持任人为贤,量才录用。
在考察官吏时,他强调事必躬亲,逐一验证:“必将各属大小政务尽求于心,然后能举以验属员之尽心与否。”
徐州既属江苏冲要之区,灾害频发,政务繁难,必须选调称职干员统筹治理。道光十五年九月,徐州道员遗缺,林则徐经多方考察,确认原徐州知府武凌汉“老成练达,堪以护理”,因而奏请以该员升补徐州道台,以期“徐州犷悍之风,颇资整顿”。
充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十六日,林则徐以翰林院编修出京充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吴其彦充正主考官。
八月一日(9月21日),林则徐到南昌,入围后,与吴其彦一起,公正办事,从出题到印刷试卷,从评阅各房荐卷到点阅落卷,都十分认真负责,细心勤阅,一丝不苟。
林则徐识才余炳焘
余炳焘是林则徐管辖的渭南县的知县,由于林则徐对余炳焘的品德和才能非常欣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两次上书朝廷,请求给予余炳焘嘉奖和提拔。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话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冬季,林则徐乘舟经湖南辰州,泛沅江,溯湘水,向长沙行来。1850年1月3日(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晨,停泊在岳麓山下的湘江边。
林则徐最早是从自己的知己好友、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胡林翼那里知道左宗棠的。胡林翼对左宗棠极为赞赏,称他是:“近日楚才第一。”因此,当他得知林则徐急需辅助人才时,便大力加以推荐。林则徐就此记住了左宗棠这个名字。左宗棠对林则徐则更是心仪已久。
船停泊后,林则徐遣人召左宗棠来见面。左宗棠颂林则徐这位65岁的前辈名臣为“天人”,林则徐对左宗棠这位37岁的布衣“诧为绝世奇才”。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旷世情趣使他们像阔别多年的故友相逢,倾心交谈。
这次交谈的内容是广泛的,家事、国事、人物、政务无所不及。他们谈得更多的是西域边政。林则徐说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都不富强,他曾在边部各城大兴水利,可惜功未告成,深以为憾。林则徐认为只要水利兴修,稻田广种,那么西域就能不减东南富庶之区。林则徐还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谈及他对新疆地理的观察,俄国在边境的政治军事动态和自己的战守计划,并将有关材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整顿盐务 堵缉疏销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三月初,林则徐受任湖广总督刚刚抵达湖北境内,即接到军机大臣转来皇帝谕旨,要求他到任以后,即严令各属官弁对淮盐设法疏销。
林则徐受任湖广总督则是他正式出任总督的起点。道光帝对他的信任与期望,激励他益发尽职尽责。因此,三月初六日禀告他已于昨日接任总督的同时,即附片保证,决心要“恪遵圣谕,将堵缉邻私、搜查夹带两事实力严办,务使令行禁止,弊绝风清,断不敢稍任疏懈”,力求积存在楚岸的40多万淮引,以及开江尚未抵岸的淮盐,得以疏销。
林则徐抵达湖北后,眼见各路私盐严重侵占淮盐引地,即把缉私作为“第一要务”,督促各地印委员弁,分投堵缉,“核计月余之内,已报获私贩三十八起,私盐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余斤,人犯八十六名。”
最为可贵的是,林则徐不但严令督促下属官弁加强查缉,而且通过亲身调查研究,弄清各路私盐走私实况,分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缉私工作落到实处,使缉私收到显著的实效。
在实际操作中,林则徐发现,挑卖私盐的穷苦人民,多是为了生计才走上贩私、卖私之路。为了化莠为良,照顾这些贫苦人的生计,林则徐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允许他们改悔,由各处官盐子店给发票证,让他们改充官盐肩贩,将官盐挑往乡村售卖,卖完缴价。如此,官盐可以扩大销售,肩贩皆有生路,偏僻村庄也可买到官盐,并不得借口食私,实为一举多得。陈康祺在《郎潜纪闻初笔》中,赞为“化莠为良之第一法”。
他在湖广总督任上,为时不到20个月,由于发扬了他一贯勤政务实的作风,“督同盐道悉心筹议,立定章程,广疏导之方,严贿纵之禁,并将各处卡巡酌量更易,务使堵缉疏销,事事胥归实在”。
道光十八年,截止十月上旬,即林则徐离任前,已销过官盐533980引之多,比十六年同期多销72000多引,比十七年同期多销50000多引。
近代倡导自铸银币第一人
从洋人闯入中国沿海开展贸易后,多种多样的洋钱流入中国。洋钱携带方便,计算方便,规格、币值准确,中国的老百姓乐于接受。因此,洋钱冲击了中国古老的货币制度。本来清朝实行“银两”与“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两者的比例,一般为一两纹银兑换一千文制钱。
用洋钱直接、间接地换取中国的白银,会造成白银外流,而鸦片的大量输入更是白银外流的一大漏洞。物以稀为贵,白银愈少,银价愈高,因此当时清朝出现了足以引发经济崩溃的“银荒”。
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针对海岛猖獗、鸦片泛滥、白银外流等问题,亲自调查发现,民众愿意使用银钱,于是上报朝廷提出自铸银币,并在江苏开始试行。
林则徐在《会奏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折》中提出了中国发行银币的主张,从中可以窥见在当时十分超前先进的货币理念,他说,“欲抑洋钱,莫如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纹银五钱为准,轮廓肉好,悉照制钱之式,一面用清文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暂将官局铜钱停卯,改铸此钱,其经费比铸铜钱省至什倍。”
对于币制改革,道光皇帝不同意,并讲了一段不成理由的“理由”。他说:“太变成法,不成事体,且洋钱方禁之不假,岂有内地亦铸银钱之理?”因此林则徐的倡议不能付诸实施。
林则徐的币制改革思想有不少闪光点,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导致货币改革的失败,但他仍然是第一个把银本位制引入中国经济领域,不愧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