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市博物馆《平潭碗礁一号出水文物展》开幕
2014-11-02 08:30:04  作者:綦芬 张人峰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曾有“丝城”之称

  福州丝绸业历史悠久,唐时相当普遍。随着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对福州手工业品需求较大,福州设有主要为宫廷服务的“文绣局”,丝绸业发展迅速,当时有“丝城”之称。明朝,福州更以“改机之绢”闻名于世,织造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专事织造的街巷,如织缎巷、锦巷、横锦巷、机房里等。福建(福州、泉州、漳州)与三吴、广东一起成为全国三大丝织中心。

  在东街安泰中心背后,至今还保留着一条海丝地名“织缎巷”。它曾名嘉荣坊,是宋代有名的作坊一条街。因绣工穿行其间,日夜劳作,故名,反映了宋时福州丝织业的繁荣景象。宋时官府在巷内设“文绣局”,织编供御,工匠都是民间调拨的织工绣女,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元代延续。元代闽海道知事范梈作《闽州歌》云:“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古来闺阁佩箴管,今者女工征六军;去年局作匠五千,耗费府藏犹云烟。”生动描绘了“文绣局”生产丝织品的情形。明清时期,巷内民产多以织缎为业。

  “近20多年来,福州地区宋、明古墓考古发掘出土丰厚的随葬丝织品。这些丝织品,质量上乘,品种丰富,制作工艺精湛,从出土实物和第一手考古资料的层面见证了宋、元、明时期,福州与蜀地、江浙同为全国丝绸纺织中心。”张振玉说。

  近日,记者在市博物馆《“海丝”门户,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看到,茶园山宋墓出土的南宋烟色镶金边绉纱窄袖上衣、印花裙等9件丝织品;明代陈妙祯墓出土的素绢丝裙子等8件丝织品。这些丝织品埋在地下数百年,仍保存完好;薄如蝉翼的印花裙、金丝提花的素绢丝裙在今天看来,仍相当时尚。

  1975年10月,省考古队在福州七中(浮仓山)工地发掘南宋黄升墓时,出土随葬品436件,其中丝织品服饰占354件。黄升是年轻贵妇,为宋代状元黄朴之女。1986年8月,市文管委又在北郊茶园山一工地,发掘出一座1235年的夫妻合葬墓,出土各种珍贵丝织品400多件。1980年9月,市文管委在西禅寺附近发掘出明代启部尚书马森第二夫人陈妙祯墓,出土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各种衣物丝织品23件。

  张振玉研究认为:“三座古墓共出土各种珍贵丝织品700多件,这在福建考古史上是仅有,在全国也较为少见,见证了宋至明代,福州已有大规模生产丝织品的工场和作坊,丝织业成为当时手工业重要支柱产业。这些古墓出土的薄如蝉翼的衣物,可与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蝉衣相媲美。尤其难得的是出土的四经绞罗丝织品,成为解开早已失传的中国古代织罗技术最高峰的四经绞罗技术这一历史谜团的珍贵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林少斌】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