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泉州老街古巷情怀:捡拾被光阴掠走的记忆(组图)
2014-07-29 10:04:15  作者:陈丽娟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就是想要记录这一份存在

  ——陈敬聪,50后

陈敬聪走访了333条古街巷

  陈敬聪走访了333条古街巷

  龚书涵描述的这份“执著”,是所有泉州人的“通病”。这些年,陆续有年轻人从老街巷搬了出去,但每逢一些传统习俗时节,他们依然会回到老宅去“履行义务”。西街片区,斑驳老旧的古厝大门上,总能看到崭新的“喜”字贴出来。

  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去纪念自己身边的老街巷。去年3月起,泉州政协委员陈敬聪,从西街孟衙埕巷出发,花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拍下古城老街巷的身影。本月底,他的《泉州老街巷》画册即将正式出版。泉州市地名办评价,他走过的333条老街巷,构成了泉州老街巷的最完整资料。

  333条巷子,寻觅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有时,为了拍到一张好的照片,能如实反映街巷故事的照片,陈敬聪需要跑上好几趟。他说,自己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要记录这一份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他想记录下这些街巷的现状,勾起后人对它的记忆。

  比如,明代,朝廷曾在泉州设织染局,地点设在东街门楼巷,这也是泉州作为“海丝”起点的有力佐证之一。但1937年后,街巷里早没了“门楼巷”这三个字。他担心,再过几年,年轻人会忘记这段历史。

  你不必知道终点在哪

  ——黄强,80后

  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老街巷。这些年,还陆续有年轻人搬回老巷生活,搞些文创开发。2011年,住在鲤城区文化宫畔的80后男生黄强,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萌生了走街串巷的想法,决定在微博上宣传家乡的美好。

  他从家对面的祖师巷走起,花了2年多的时间,走了老城区150多条巷子,完成“刺桐百巷”的手绘地图。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乐趣:走进一条小街巷,你不必知道终点在哪,就随便走一走,会有“巷中巷”的惊喜等着你。

  80后泉州女孩思亚,今年3月份也开始了对老街巷的走访,并以“我的乡愁”系列,记录在新浪博客。激励她的,是电台曾播过的一句片花:想以我的双脚,走过泉州的街头巷尾。她的博客已经更新到第144篇。

  思亚的第一条巷子从连理巷走起。这是泉州的一条爱情路,历史上“连理生韩琦”的遗址,如今的痕迹只剩下巷口的一块石碑。行走中,她感慨良多:老街巷里许多民居,如今都租给了流动人口,缺少应有的保护。比如,蔡清故居,已算是西街片区中保护较好的名人故居了,但仍有脏乱杂的现象存在,她自述“常常一边写着一边流泪,一想起曾经的辉煌,再对比现在,怎能让人不心酸。”

  那里藏着泉州的灵魂

  ——80后,思亚

《泉州老街巷》画册即将面市

  《泉州老街巷》画册即将面市

  为什么要纪念这些老街老巷?思亚心里有好多个“答案”。一会儿聊聊传统文化,一会儿又说说“海丝起点”,讲到最后,思亚略显伤感地反问,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城市改造的过程,许多片区改造完,却找不到泉州的灵魂了?

  “而当你走过西街,走过城南,就会找到真正的泉州!”她说,希望等她做完这些系统的记录,以后,人们想要查找哪一条巷子,就可以直接了解那条巷子的故事。

  思亚这种纪念方式,与忙着筹备出版《泉州老街巷》画册的陈敬聪,不谋而合。作为政协委员,陈敬聪决定将他们的想法付诸更多行动。他今年准备提案建议,保留鲤城老城区的地名记忆,在一些有意义的历史街区,通过另一种形式,将这些地名有效地保留下来。

  事实上,泉州的官方,对每一次地名的命名也从来都是很尊重的。前不久,泉州刚初步敲定,东海学园内,泉州一中前道路的命名,就叫一峰路,延续当年一峰书院的历史。

  人们纪念老街巷,是对生活的尊重。时光改变了它们的颜色,却改变不了一代代人心中绵延着的情怀。

  本期参考书目:《泉州古城踏勘》、《泉州市地名录》(1982年版)、《鲤城区志》、《泉州地名略谈》(陈泗东,1972年)

【责任编辑:伊宁倩】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