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泉州老街古巷情怀:捡拾被光阴掠走的记忆(组图)
2014-07-29 10:04:15  作者:陈丽娟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两名少女从雨中走过,给这条老巷,带来生机

  裴巷,两名少女从雨中走过,给这条老巷,带来生机

  张铁匠的打铁巷

  打铁巷,位于西街裴巷的中段。巷子不过一米宽,比彩笔巷还短,仅住着6户人家,挂在巷口的巷匾是一块简单的手写铁皮,字迹已显斑驳。一辆电动车迎面而来,人几乎只能靠墙,小心翼翼地避开。

  临近中午,60岁的老陈坐在屋子里,打着赤膊,吹着风扇。屋里,老伴正在准备午饭。当老陈还被叫做小小陈时,这条巷子已经看不出和打铁有何关系。他听老一辈说过,打铁巷,就是打铁的地方。

  其实,遇见它,也是遇见另一个海丝的见证。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达到鼎盛,发达的造船业催生了各种锻打船钉、船锚的打铁店。一位有名的张铁匠原来就住在西街裴巷,后因南门一带的造船厂要往返近10里路,取货不便,他便到当时造船业较发达的南门厂口街附近开设打铁铺。打铁营生也因此在整条巷子延展开来。为防重名,后者被称为“南门打铁巷”。

  如今,再难找到一家打铁铺,巷名也越来越不易被外人所识记。虽然老陈仍“固执”地告诉来访的朋友,自己住在打铁巷。实在找不到时,才无奈地用巷口的“裴巷120号”替代。

  巷名的更迭替代

  历史更迭,巷名的更替再正常不过,但前后相承,并未毫无关系。

  元末,泉州海外贸易气数将尽。在这最后一段繁盛时期,作为城市主干道的排铺街,挤满了外国商人摆摊售货,热闹非凡,排铺巷便因此得名。

  现在,这条巷子只和义全后街重叠,但仍比其他静谧小巷多了几分人气。

  巷子原有一家玻璃厂,改制后跟不上市场竞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上世纪90年代,跳舞热潮来袭,玻璃厂二楼的场地被改造成舞厅,每日清晨和晚上,固定有一批附近的老人家来跳舞娱乐。

  在中山路两旁,有许多巷名与彼时的经济有关。比如,豆生巷曾因巷内几户人家都是制豆为生而得名。现在唯一和过去的联系,就是巷口那一口清甜的水井。只是,自从附近建了公厕,化粪池的管道紧挨着水井,冰凉的水只能成为巷内人家拖地的水源而已。

  不过,豆生巷的名片,也由补鞋的勇阿替代。勇阿自安溪来此处补鞋已有18年,和巷子里的人家成了朋友。水井旁的那户人家,把自家房子借给勇阿一家居住。这些年,但凡到豆生巷寻找历史的,勇阿免不了成了“导游”。

  一条巷一棵榕树

  古城的不少巷名都和士大夫名垂青史的传说有关。

  从九一街桂坛巷进入,往东,就是东边巷。桂坛巷里曾有明朝南安伯郑芝龙的府第,东边巷中段往左是洪衙埕巷。洪衙埕巷,曾因清朝名将洪承畴的府第而得名。

  和许多老街巷一样,这里也有不少古厝已租给外地人。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阿婆操着一口外地的口音,连巷子叫什么,她都不太清楚。屋里面,废弃沙发等杂物,随意堆放,没了古厝的美感。

  沿着隔壁街问了好几人,才知道,这里住的都是同一宗族的宗亲,只是和洪承畴没什么关系。

  住在巷内4号的老郑,自小出生于斯。他们的祖上曾是洪承畴的邻居,洪承畴的故居现在已是泉州三中的运动场。老郑的左邻右舍都是自家亲戚,上世纪60年代这一片翻建时,他们特地在巷口处设了隘门,体现族群合居。

  我们一直要找和洪承畴有关的一条巷子,叫通天巷。史书记载,洪承畴之弟洪承畯,愤其兄降清,在其府第对面建了一座通天宫,祀奉宋代抗金名将张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通天”与“滔天”谐音,寓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

  就是这么一条斜对面的巷子,已见不到踪影,只剩巷口一棵榕树。洪承畴变节降清,后又在清朝立功建业,关于他的功过是非,历来多有争议。不知这消逝的通天宫和通天巷,是否寓指着某种选择。

【责任编辑:伊宁倩】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