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榕持续开展“三服务”活动 探索群众工作新途径
2013-04-15 23:14:20  作者:黄戎杰 李白蕾 朱榕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确保8月份以前完成才溪桥的拓宽改造,疏通泄洪渠道,避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15日,在连江县人民会堂信访接待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的一番话,让现场来访的敖江镇山亭村村民代表吃下一颗“定心丸”。走出信访接待室,村民许水建满意地说:“群众办事一怕推、二怕拖。这样的接访,面对面、实打实为我们解决问题,没得说。”

  许水建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群众对我市持续开展“三服务”活动的赞许。去年3月以来,我市把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据统计,“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共下基层6.8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4万多条,建立挂钩联系点4.98万个,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5.7万人,协调解决基层和群众实际困难问题5733个,化解矛盾纠纷2517个。

  健全联系机制 ,“面对面”接地气

  在日前召开的福州市物业行业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劳资双方代表上台郑重签订集体合同,我市46家物业企业近万名职工将成为集体合同的首批受益者,他们月收入最少有1150元(不含“五险一金”)。这份我省物业行业首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正是市总工会开展“三服务”活动大调研的结果。

  服务群众,首先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不断深化社情民意“大调研”,各级各部门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在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撰写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且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

  “这是我今年第12次去芋坑村,也是‘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第4次去芋坑村。”永泰县一名领导在“民情日记”上写下这样的话。在永泰,38位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21个乡镇,县处级、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帮扶一户困难群众。“一对一”挂钩,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一本本“民情日记”的背后,是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真心真情。

  通过健全联系机制,看到的是实景、听到的是实话、办的是实事。张成锐是闽侯县南通镇泽苗村一名贫困农家少年,今年新学期才开学,他就发现自己的房间里不仅多了新书桌和椅子,还有不少崭新的书籍。在“三服务”活动中,县残联得知张成锐家庭贫困,立即伸援手相助。闽侯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组织千余名干部组成400多支“下基层访民生服务队”,像张成锐这样,收到急需生活用品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有的困难群众还找到了工作,解决了生计问题。

  目前,我市以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薄弱基层党组织为重点开展的基层群众“大帮扶”机制已建立。市、县领导机关和工作部门分别结对帮扶1个村(社区),制定实施“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社区一策”帮扶计划,推行全程代理、“帮办式”服务。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还结对帮扶一个县(市)区和一个村(社区、企业),联系不少于两户贫困户,县处级及以下干部联系贫困户不少于一户。

  要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通过深化信访积案“大接访”机制,市领导每季度集中赴各县(市)区开展联合大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两个月至少安排1次接访,其他处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采取开门接访、联合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推动了“案结事了”,为福州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初以来,全市各级信访事项受理量同比下降了21.5%。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