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福州公交场站建设滞后 四成公交车“风餐露宿”
2014-01-03 09:50:21  来源:东南网  【字号

  记者手记>>>

  “上天入地”的求索

  无钱无地,是目前许多城市着手建设公交场站时遇到的难题。症结在哪?主要在于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

  以福州城市客运场站运营有限公司为例,这本是2010年福州对公交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实现了线路营运与场站经营的分离。但是,公司这几年经营情况并不理想,每年需要市政府数百万元的补贴,自己都养不活,遑论出资建设场站。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应看到,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手握一笔重要财富——土地,如福州30多处公交场站是划拨地,可如今这些公交场站的功能无非就是停车、发车,土地资源没有得到集约化利用。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应该向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动刀”,将单一功能的场站建成多功能综合性场所,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

  那么,钱从何而来?综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资源,以商业开发弥补公交运营的亏损,以有余奉不足,实现互补。场站有了造血能力,不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场站可与社会力量联手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此前,香港的地铁交通“地铁+物业”的运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这正是场站综合开发的成功先例。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在探索“上天入地”开发模式,如成都德源公交场站综合体集公交、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是成都首个现代化公交场站综合体;广州将一个公交站场建成地下三层、地上八层的建筑物,地上的一、二层用于公交站台,七、八层作为公共停车场,其余的楼层用于商业用途,地下三层也可用作停车场、地铁接驳及商业之用。

  目前,福州也已经开始此类尝试。我们期待着公交场站的土地能够得到集约化利用,让公交车不再“无家可归”。

  (记者 赵锦飞)

【责任编辑:徐匆】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