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海路”越走越宽广 荣膺“中国鱼丸之都”
2012-10-19 22:13:57  作者:任思言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海上福州战略将立足海西面向世界

  海水养殖:从海带贝类到海参鲍鱼

  秋高气爽的10月,沐浴着潮湿厚重的海风,沿着弯曲的公路,记者来到位于黄岐半岛深处的后才里海域,放眼望去,海面上一个个吊着网箱的渔排在港湾里错落有致地排开,一望无际,竟有一种天地交融、让人窒息的风情——这就是福州捷丰海珍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场。

  福州捷丰海珍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捷告诉记者,这些网箱里面养殖的都是鲍鱼。“我们自己养殖的鲍鱼有800多万粒,还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村民进行养殖,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收获了,现在市场上的鲍鱼价格是每公斤200多元,今年肯定能卖到一个好价钱。”吴捷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一开始投资只有80万元,那时候鲍鱼还是个稀罕玩意,很少有人工养殖的,第二年公司就收回了成本,去年产值达到2400多万元,还带动了整片海域的村民致富。”

  同一天,在连江黄岐的官坞村,村民林则铿正在家门口的平地上整理用于种植海带的绳子。“现在准备一下,11月中旬就能下海种海带了。”林则铿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12亩海带,净收入有16万元。官坞村党委书记林哲龙介绍,官坞村之前是一个小渔村,村民们靠着打渔和种红薯为生,是县里有名的贫困村,1995年村里办了集体股份制企业带领大家种海带,这几年还养起了鲍鱼和海参,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2000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为5000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万元,80%的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60%的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连江县海洋渔业局水技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李松泉告诉记者,10年前,福州的养殖业还是以海带、贝类唱主角,这10年来,养殖业改变了粗放型的养殖模式,逐渐转向养殖鲍鱼、海参等高效益的水产品。2002年,连江全县养殖鲍鱼的面积只有133公顷,产值33.5吨;2011年已达800公顷,产量2.3万吨,产值达20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光从渔民们笑眯眯的眼睛里,就能看到水天一色的温暖致富家园的倒影,这片富饶的海俨然变成了渔民们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