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厦门审结福建最大假药案 千人受害涉案上千万元
2014-10-27 08:14:50  作者:谭欣妮  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厦门审结福建最大假药案 千人受害涉案上千万元

  话务销售员在这里接听来电。

厦门审结福建最大假药案 千人受害涉案上千万元

  公安人员在漳州查获假药。

  调查

  主犯卖药十六年

  称“保健品都这样卖”

  这些受害人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医生”,其实是一群话务销售员。细听对话,你会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自己卖的是“药”,而是把保健品的效果夸大了十倍百倍,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让人觉得他们卖的就是药,还卓有疗效。

  像“杨医生”这样的话务销售员共17名,无一是真医生。真正的幕后主使者,是两家公司的成立人——周某与郑某。

  周某从1997年就开始干药品推销,十四年里换过四个老板。2011年5月,他辞职和郑某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打着批发零售食品的名头,干的还是卖药的老本行。隔年5月,他们又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把业务拓展到了“健康咨询服务”。

  他们销售的药品大多是从武汉等地购进的。有些是没有药准批文的假药,比如“双歧三效”、“紫苏油软胶囊”和“东方宝”;有些则是真药,比如“乌龙养血胶囊”“益气消渴颗粒”和“参茸大补膏”。

  挑选药品时,周某最看重的就是“无效”——什么效果都没有,就相当于什么症状都适用。因此,他们在全国媒体上做宣传时,把真药假药都混着卖,一律吹嘘成“旷世灵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老人常见病。从胃痛胃酸胃胀,到头疼脑热高血压,他们都能治。

  法庭上,周某曾辩称自己“主观恶性不大”——“现在保健品都是这样卖的。”他坦言,除了三种真药外,他们实际上是把保健品和食品也当药品来推销。“现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比较乱,有关部门管理也松,被查到不过是罚款。”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周某认为,保健品虽然不能治病,但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他辩称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法律规定的 “特别严重情节”。这一说法被法官认定不能成立。

【责任编辑:伊宁倩】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