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党报热线
“党报记者乡村行”走进连江县蓼沿乡蒲边村
2012-06-17 21:16:53  作者:陈茜茜 温海龙 陈敏灵 王元锴 刘复培 池远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我们在现场) “蒲边是我们第二故乡”

  来了,都来了……

  夹道欢迎,簇拥而上,四手紧握,人群里欢声一片。叙不完的老情谊,呢喃中有人眼里噙着泪花。

  16日9时许,连江县蓼沿乡蒲边村,彩旗飞舞,锣鼓喧天。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建队50周年纪念活动在村里隆重举行,80多位老志愿者及其家属重返村里。在这群年逾花甲的老人当中,最年轻的69岁,最年长的已经83岁。在村头等候许久、今年68岁的村老支书丁进通难掩激动,扑向了人群:“都回来了,你们都回来了,乡亲们高兴啊!”

  在久违的人群中,丁进通紧紧握着倪希锴的双手。倪老是当年的志愿队队长,今年已是76岁高龄,虽然身体患病,但仍日夜思念蒲边。丁进通刚知道,当天3点,老倪还在福州挂瓶打点滴,6点刚过便拔掉了针头,只为了能一早赶到蒲边,坚持参加活动。

  “老倪,你能来我真太高兴了!”丁进通说。

  “我不来不行啊,心意上过不去。希望60周年时,我还能再来……”倪老应道。二人互拍着对方肩膀,一阵嘘寒问暖。

  这次重聚是队员来得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为了这次重逢,村民们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特意清洗修缮了村子。当天,村民拿出自家的土鸡土鸭、鸡蛋米酒,备上了数十桌宴席。

  “蒲边是我们的第二故乡。50年过去了,都是乡亲们和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支持。在此,首先让我代表志愿队的全体同志和家属,谢谢大家。”10时许,村礼堂里举行报告会,倪希揩讲了3句话,句句动情。

  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原主席、志愿队队员林兆枢的讲话,同样句句亲切感人。丁进通说,林兆枢的讲话里提到了很多村民,他们中有些已过世,但到现在,老林还记得这些人的名字和事情,“对蒲边,他比我们许多村民还亲”。

  近11时许,在村民的簇拥下,老志愿队员来到村里新建的“侨心亭”旁,与村民共同将纪念石碑上的红布揭开。天然青石碑上,中间题镌“蒲边是我们第二故乡”一行醒目大字。而在石碑不远处,在队员的多方筹措帮助下,兰水溪畔旁,一座连接东西两岸的“福成桥”也即将修缮重建,此外还将建成上千米长的村级水泥路。

【责任编辑:池文娟】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