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谁让村村都变样? “驻村工作全覆盖”工作综述
2013-06-02 21:21:20  作者:王元锴 池远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改造后的芋坑村十分美丽

  一个历史负债3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的贫困村,如今依靠特色水果种植,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人均年收入也增加到5700元;

  一个连农田基本灌溉都困难的村,现在完成了多项水利设施建设,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一个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面有一位位深入基层、扎根农村的驻村干部的心血。

  2004年,省、市开始从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到相对薄弱的村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经过前三批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驻点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鉴于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作出实现“驻村工作全覆盖”的重要批示。2012年4月12日,市、县两级选派了516名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党支部第一书记,实现了驻村工作全覆盖。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我市共选派四批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省、市、县三级共选派党员干部2991名到2193个村任职,福州辖区内的每一个村,都有了驻村干部的身影。目前我市还在驻村任职的党员干部1348名,其中省派第三批13名,市派第三批、第四批166名,县派第三批、第四批1169名。

  改变乡村面貌,一茬接着一茬干

  2007年8月,当来自市审计局的第二批驻村干部林志石被派到永泰县塘前乡芋坑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时,这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不仅村财零收入,还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要想富,先修路”,但在芋坑,则是“要想富,先修桥”。作为芋坑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芋坑桥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通过林志石多次协调,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芋坑村前后共投入资金108万元,将芋坑桥改造建成一座7米宽的双车道石拱桥。

  桥通了,致富的路也就通了。芋坑村是永泰县有名的枇杷、柑橘之乡,枇杷、柑橘种植面积约有5000亩,但始终没有自己的品牌包装。林志石带领村两委在提高水果质量和推广宣传上下工夫,认真做好水果广告宣传工作,把水果一箱箱包装起来,并把芋坑村水果质量、营养成分、联系电话、地址等印在包装箱上,积极推销,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路。3年间,芋坑村不仅结清了30万元的负债,村财也从零收入增加到3.6万元,年人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5700元。2009年芋坑村被评为“文明村镇”,被永泰县委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富民强村的“芋坑梦”已见雏形。

  虽然林志石的驻村工作早已结束,但驻村成果却人走茶未凉。在第三、四批驻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健带领的村两委的推动下,芋坑村的造血功能正一步步显现。何明健说:“现在我们以村为单位入股永泰邮政旅行社,每年可分红25%。这对我们的村财收入是一个极大的补充。有了收入,我们就能为村民做更多的事情。”

  记者从市下派办获悉,虽然驻村工作已实现全覆盖,但当9月第三批驻村干部任期结束后,省市还将组织一批党员干部入驻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个新的“芋坑村”将涌现出来。

【责任编辑:池文娟】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