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工作开展之初接管干部匮乏 张鼎丞到苏、沪搬兵
2009-08-13 20:34:36  作者:邱泉盛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眼下,最感困难的是干部严重匮乏。接管和经营福建,需要配备1个省级、2个市级、8个地区级、80多个县级的党政领导班子,这得需要多少干部啊!

  张鼎丞把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温仰春找来:“你去苏州张家花园了解一下长江支队的干部情况。”

  张鼎丞与陈赓争抢“长江支队”

  “长江支队”是华北局从老解放区太行、太岳地区选调4000多名青壮年干部组成的南下开辟新区的队伍。这是一股难得的力量,一定要把他们争取过来。

  几天后,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在上海国际饭店主持一个军事会议。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向总前委提议,要长江支队随二野进军大西南。张鼎丞对此寸步不让,据理力争:“福建是东南海防,解放福建后还有解放台湾的任务,十分需要干部。长江支队还是随三野十兵团到福建去。”

  陈赓也不甘示弱:“大西南的困难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邓小平一锤定音:“长江支队去福建!”

  张鼎丞一听,笑着抓过陈赓的手,拍了拍,带着浓郁的闽西客家口音诙谐地说:“陈大将军,多多得罪,对不起了!”

  听说南下福建,有人不辞而别

  以部队攻城略地,以干部实施政权接管,是解放福建的两个重头戏。部队倒好办,要组建干部队伍并统一他们的思想,却颇费精力。

  在苏州集结待命的长江支队,原是要接管京(南京)沪(上海)和苏(州)杭(州)一带的,听说临时决定要南下福建,引起了一阵思想波动。不少人上街找书店买地图,翻开一看,惊叫起来:“福建连一根红线(指铁路)也没有呀!”

  有人还煞有其事地说:“听说福建不仅民穷财尽,而且山多、蛇多、蚊虫多,各种疾病多,天又热,热到连面包都不用蒸,放在太阳下一晒就熟了,蚊子同蝗虫一样大,会咬死人……”

  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在南下干部中流传,越说越玄,越说越使人感到恐怖:有位姑娘到溪边洗脸,第二天漂亮的脸蛋肿得像木瓜;有人走山路不经意踩了一根“小竹子”,脚底猛地被戳了一下,结果不出十步便一头栽倒,原是一条青竹蛇;晚上睡觉,有人眼睛被毒蚊子叮瞎,有人手指头被老鼠咬了一口,第二天便染上鼠疫……

  福建在北方干部的眼里,简直成了块瘟疫盛行的蛮荒之地。有人瞻前顾后,内心波动,有人大发牢骚,称病要求留在苏沪,有人要求返回山西,有的干脆不辞而别。

  张鼎丞到苏州听了区党委宣传部长周璧、组织部长刘尚之等人的汇报后,嘿嘿一笑:“不怪大家哟,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搞好,让北方的同志把咱福建看扁了。”

  张鼎丞一场报告,打消众人疑虑

  612,在长江支队驻地,张鼎丞像往常一样,穿着一件宽松的旧衣衫,在会场上来回走动,向支队全体干部作了一场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那闽西客家口音“国语”,北方人听起来虽很吃力,但内容通俗生动,却也十分吸引人。

  “中央决定提前解放福建,批准长江支队随十兵团去福建,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你们的责任。”张鼎丞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把形势构勒得明明白白。

  “党中央要我同大家一起去福建,我这个福建佬自然很乐意。其实,福建不像传说的那么可怕。福建确实有三多:山多、雨多、蚊子多。福建也确实穷,话难懂,工作不好做,这是事实。可是,福建的山大,并不比你们太行山大呀!福建的山上有木材,有果树、茶叶,山青水秀,富饶得很!还有红旗不倒的老苏区,那里的人民浴血奋斗了几十年,觉悟高,情义重,正盼望着早日解放。你们去,他们会欢迎的。大家没有全面了解福建的情况,却被一些困难迷惑了。上海、苏杭虽好,总不能大家都到那里去。共产党人四海为家,以解放人民为己任,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如果都不去福建,能算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吗?希望你们把老解放区的光荣传统带到新区去,为建设新福建作出贡献!革命种子播到那里就在那里发芽!”

  张鼎丞鼓舞人心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原先的顾虑、恐惧和误解,霎那间都烟消云散了。他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群情激昂,有人热血沸腾地喊出了口号:

  “将革命进行到底!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

  “坚决服从毛主席、党中央安排,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为解放和建设福建作贡献!”

  会后,长江支队干部每人都领到了一本《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草绿色军装,白衬衫、军帽、八一帽徽、臂章、绑腿、背粮袋、枪支),莫不显得威风凛凛。

  

【责任编辑:林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