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工作开展之初接管干部匮乏 张鼎丞到苏、沪搬兵
2009-08-13 20:34:36  作者:邱泉盛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老乡支援,陈丕显派来“苏南大队”

  这段时间,张鼎丞往来于上海、苏州,与叶飞、韦国清等共同商议实施提早进军福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得知中央军委批准了十兵团延迟出兵的要求,张鼎丞对叶飞说:“部队休整,刚好让我们有多一点的时间准备干部队伍。”

  叶飞问:“张老手中不是已有了长江支队的4000号人马,还不够吗?”

  张鼎丞点点头,接着说:“接管浙江有8000名干部,而福建只有他们的一半,怎么行呢?说来说去,经营福建最大的困难就是干部不足,这可是缺米之炊呀!”

  干部问题,也是叶飞之所急,他知道,接管福建的干部比浙江的来得少,倒不是中央或华东局重浙轻闽,而是由于提前一年解放全中国的新的战略部署,很多工作就跟不上了。他帮张鼎丞出了个主意:“陈丕显同志不是担任苏南区党委书记吗,何不向这位老乡求援,支援两套市级领导班子的干部。”

  张鼎丞顿悟,一拍巴掌:“怎么没想到这点?对啦,我们还可以在上海、苏州吸收一些知识青年。”

  陈丕显和苏南区党委的援手也很快落到了实处。苏南区党委下辖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四个地委和无锡市委。他们研究决定由5个地市各组建一套县级机构,区党委机关组建地直机关,成立6个党委会,共500余人,对外称“苏南大队”。

  上海招兵,组建南下服务团

  刚刚解放的上海,青年学生个个热血沸腾,渴望投身革命洪流。张鼎丞决定面向学校招兵买马,组织随军南下服务团。

  张鼎丞考虑,首先得建立南下服务团的本部,再展开招生工作。他物色了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的闽籍爱国侨领庄希泉之子、同上海文教界和知识青年较有接触的《上海人民报》总编辑庄炎林为招生办事处主任,负责招考挑选工作。他们研究了具体实施办法:一是公开登报招考,二是通过党团组织号召、动员和推荐。

  随即,华东局向在苏州学习待命的长江支队作了四条指示:一、长江支队七月随十兵团进军福建;二、因接管福建的干部不够用,从华东再抽调一批干部随长江支队入闽;原长江支队调给华野后勤支前的六大队,回长江支队,随支队南下福建;四、从长江支队抽调一批县级主要干部去上海,在华东局的领导下,招收一批革命知识青年组成南下服务团,随后随军南下福建。

  招收知识青年的布告贴出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同济文法学院、麦伦中学、储能中学、南洋女中等几十所大中学校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争先报名,气氛异常热烈,涌现出父母送子女报名、兄弟姐妹争相应招的戏剧性动人情景。

  第一次招收的名单公布了,获准的欢天喜地,没有成行的当着众人的面扑簌簌直掉眼泪。面对知识青年的似火热情,团部遂又进行了第二次招收,只用了三天时间,招收人数就超过了原定计划。

  南下服务团组建起来了,2500多名青年学生编成4个大队21个中队。学联主席张渝民站在美淇大戏院的台上,兴奋地呼喊:“南下,南下!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看到这支朝气蓬勃、意气方遒的年轻队伍,张鼎丞那拧紧的眉心舒展开了。他亲自兼任团长,决定陈辛仁、伍洪祥任副团长。

  619,中共中央批准华东局建议,成立以张鼎丞、曾镜冰、叶飞、韦国清、方毅、梁国斌、伍洪祥、刘培善、范式人(未到职)、冷楚、陈辛仁、黄国璋12人为委员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军区由十兵团兵团部兼,叶飞为司令员,张鼎丞为政委,韦国清为副政委(仍任十兵团政委),刘培善为政治部主任。

  福建省委和福建军区这两套班子的建立,有力地负起了解放福建的重任。

  (福州晚报记者 邱泉盛编

【责任编辑:林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