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兰自营:不当“生产队长”
2008-03-15 21:39:5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15日,在福州软件园内的办公室内,谈起这些年的经历,福建华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自营很有感慨。
   
  这是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后组建的集工程勘察、施工和软件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它的前身是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属的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而前身的前身,则是1954年成立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一勘察公司,属事业单位,地处闽北南平市郊。1990年纳入企业化管理,200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2005年完成转型改制,2006年底与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属的另一家公司江西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整合,成立福建华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也迁址福州软件园。
   
  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再到国有改制民营企业,从偏安南平到入驻省会,从一家工人占多数的生产型企业,到可以“自主开发、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年产值从2000万元跃升到超亿元,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历程的每一台阶、每一阶段,都凝聚了兰自营的心血。
   
  一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专家说:“科研院所单位能够成功地从国有改制并转型到民营企业,实现多方共赢,在我省屈指可数,全国也不多见。这家公司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成功的经验在于,兰自营带领公司员工谱写了一部改革、创新、发展的“三部曲”。
   
  “我不想做‘生产队长’,我要飞得更高、更远”
   
  回想过去,兰自营常常把南平的第一勘察公司称为“第一生产队”。
   
  “生产队”是公社化、“大锅饭”时期的产物。改制前的第一勘察公司和生产队没多大的区别:国有老企业,工人占了81%,多数还是父辈退休后补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加上地处市郊,文化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的人喝酒、打牌、闲聊,吃“大锅饭”,捧“铁饭碗”,吃不饱饿不死。因此,公司的人才留不住,大学生像流水一样,哗啦啦来了一批,过不久又呼啦啦走了。
   
  但兰自营没有把这里当“驿站”。1989年,他从福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里,便选择留在公司,留在南平,一留就是17年!从普通地质员干起,然后是地质队副队长、公司副总经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2002年1月,他被推选为总经理。
   
  得知当老总了,同学、乡亲纷纷恭维,但兰自营却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轻松和骄傲。“责任重大啊!我不想公司像个‘生产队’,我也不想当‘生产队长’,我要飞得更高、更远!”他暗下决心。
   
  路在何方?哪里有让他展翅高飞的蓝天?

  “签字了,手没有抖,心却在抖,公司的前途,我的前途,就系在‘兰自营’这3个字上”
   
  他的前任也看到了公司设在南平的局限:创业环境不好,发展空间不大,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为此,也在厦门购置了房产,准备适时迁址到厦门。
   
  兰自营接任总经理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公司搬到福州。“福州是省会,视野开阔,信息畅通,发展空间要比厦门大得多。”他向老领导、向公司员工这样解释他的抉择。
   
  “小兰,你要考虑清楚啊。厦门的房产都买了,你要放弃,要到福州重新开始,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老领导不解;“我们在南平几十年,不是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到福州?”老员工牢骚。
   
  董事会也有忧虑。虽然尊重他,但忍不住还是“留了一手”——签责任状。“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责任”,白纸黑字,首要责任当然是经济损失。兰自营很清楚,要说经济责任,万一决策真的失误了,就是砸锅卖铁也无法赔偿带来的损失,剩下的,无非就是“总经理”这个“官衔”了。
   
  “签字了,手没有抖,心却在抖,公司的前途,我的前途,就系在‘兰自营’这3个字上。”兰自营这样描述签责任状的心情。
   
  但兰自营坚信自己的选择。他力排众议,几经考察,2006年,把公司地点定在了福州软件园,在这里买下一幢办公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大楼。当年8月,公司告别了驻扎半个多世纪的南平,迁址福州。实践证明,这一步没有走错。这里的空间和平台确实大多了,迁址两年时间,员工人心稳定,队伍稳定,人才再没有流失。随着公司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员工收入的逐年增长,许多人才慕名要加盟公司。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