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福建驻村干部“变形记” 发挥领头作用奉献乡村
2014-04-11 17:30:45  作者:许雪毅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福州4月11日电 交警中队长躲在没人知道的山路上换轮胎,纪检监察员被村支书偷偷告一状,“80后”科员变成“包打听”……

  2004年起,福建先后选派1.4万名党员干部到9000多个建制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记者深入漳州多个乡村,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故事。

  问诊记

  “我上百度搜索,怎么都找不到双坑村。”漳州市委组织部科员许建毅说,网络时代的“漏网之地”,这得多偏僻!

  平和县双坑村,距离乡镇27公里。村老书记说,这里山路岂止十八弯,路面窄得两车无法交汇,导致蜜柚一斤两毛钱都没人运,只好烂在地里。

  “驻村扶贫资金做酵母,群众再筹些钱,咱们用3年时间把修路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许建毅走访村民后“拍板”。

  “这样的穷村也敢修路?最后可不要跑路!”得知修路要几百万元,有村民嘀咕。

  和许建毅一样,很多驻村干部面对的是“老大难”村庄:行路难、发展难、致富难。

  而漳州市公务员局“80后”科员林贵达碰到的是另一种难题。到漳浦县旧镇林美村“走马上任”第一天,他一眼就看到村部生锈得打不开的锁:村里经济不错,但书记和村主任闹矛盾,两委班子几乎瘫痪。

  具体症结何在?

  开始“问诊”,少不了俯下身子、迈开步子。2000多人的双坑村,许建毅一家一户走访,什么话都聊,什么茶都喝,黑乎乎的椅子看也不看就坐下去,这才问出了门道。“村民说,修路资金缺口这么大,咱这柚子量多,每斤出几分钱,拼盘就很大。”

  “问诊”,少不了磨嘴皮子、掏心窝子。换届时,林贵达把村里约70户党员都走访到位,制定了周密计划。征地时,林贵达倾听老人顾虑:家里五六亩地种青枣,一年收入1万多元,失地后养老咋办?林贵达为老人当起了“理财师”:10多万征地款不要分给儿女,大部分本金存银行,以后每月有几百元收账,一番话说得老人连连点头……

  变形记

  秀峰乡坝头村离平和县82公里。3年来,陈克州“私车公用”跑了11万公里,轮胎破了11个。这位闽西汉子有时也嘟囔:我一个交警中队长,躲在没人知道的山路上换轮胎!

  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挺直的腰杆要“弯下去”。驻村干部的一大任务是跑资金、跑项目。有些部门陈克州跑了三四十次,人家一看到他就说,哎呀,你又来了!

  “以前我是福建省公安厅交警,制服穿了快20年,基本不求人,驻村后整天点头哈腰,脸皮越来越厚。不过想到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正等着修,我又大胆找领导去了。”陈克州笑着说。

  干部驻村一般一批次三年。和陈克州同岁的潘建忠发现自己也不知不觉“变形”。他从派出所片儿警、纪检监察员“一门通”,变成征地拆迁、村容整治、开发茶园都懂的“多面手”。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