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2014-09-18 11:29:47    【字号

  科学发展观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对军队战斗力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队战斗力系统是一个按照特定体制编制、指挥控制、战术方法武装起来的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员和各种类型的武器组成的复杂系统。但其要素可以简单归结为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之所以称之为要素,是因为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战斗力的生成都无从谈起。战斗力要素中任何一方面的素质与状态发生变化,都会对战斗力的生成模式与能量聚集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变革性的影响。而战斗力要素的素质与状态的提升,如:武器装备的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军人的素质能力、体制编制、军事思想、战术方法的演进等等,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武器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其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累加过程。从冷兵器时代跨越到热兵器时代,武器的进展实质上反映了能源技术(火药的合成)对材料技术(青铜、铁、钢的冶炼技术)的一种累加增效;武器从热兵器时代向信息化兵器时代的过渡,同样反映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对物质技术的累加增效过程。对应于武器技术从材料到能量,再到信息的过渡,战斗力系统中人的因素也经历了由体能较量为主到技能较量为主、再到智能较量为主的发展。冷兵器时代,刀弓箭戟之间的对垒拼争,固然存在着技能和智力的较量,但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方面还是体力因素;热兵器时代,伴随着火器带来的杀伤力、震撼力和威慑力的提高,军队之间的较量开始转向以技能比拼为主;信息化战争时代,大量的综合人机智能系统的出现,又使当代和未来战争成为了全过程的智能加技能的对抗。在体能--技能--智能的发展链条中,科学技术知识在人的战斗素质生成中的作用,显然也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1页),在更多的情况下,技术推动下的战斗力大为改观,是对武器、人和编制体制等要素进行的多方面的革新,而不仅仅是对武器或人的单一革新。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当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在强调武器发展、兵员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无不重视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和优化,这正是科学技术全方位作用于战斗力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实践验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进,可以肯定地说,科学技术在战斗力体系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它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战斗力。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不断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战斗力生成的过程中,武器效能是属于相对容易确认的、可测算的要素。提高军队战斗力,加大军事技术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是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而追溯军事技术的发展轨迹,"实际上,除了十九世纪的某一段期间,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是海陆军的需要所直接促成的。"(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20世纪后半叶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则直接规定了武器技术突破的方向和速度。在"技术决定论"的视野里,一个国家能否抢在其潜在敌手之前把前沿技术运用于军事目的获取武器优势,向来具有首要的战略意义,近20年来,美国就一直在谋求领先对手两代、领先盟国一代的武器技术优势,战争史上,也的确存在着被严格的保密措施掩盖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加以利用的武器决定战争战局的战例。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国防科技发展战略,优化军事技术结构,研制"杀手锏"武器,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后发的军队而言,是当务之急。为了加快转变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高度重视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必须强调指出,技术优势转化而来的武器或武器系统的列装还不等于战斗力,武器只有融为战斗力体系,才能为战斗力的生成做出贡献。在战斗力体系中,人历来是第一要素,武器战斗效能的发挥水平固然受限于武器本身,更主要是掌握和使用武器的人,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人的素质能力,尤其是科技素质能力决定了武器效能水平的发挥。

【责任编辑:陈颖】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