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2010年618
“6•18”为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2010-06-15 21:33:4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闽台共同吹响了优势互补,共推大学生创业的号角。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征集了海峡两岸120家机构的220个创业项目、连锁加盟项目;闽台合作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孵化中心揭牌,中心通过项目带动创业培训,引进台湾优质、新兴和具有产业前景的创业项目,成立加盟总部和“样板”实训基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借鉴成功创业模式。

  产学研合作方式不断创新,突出平台对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漳州市政府签订了实施“蓝火计划”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漳州转化和产业化。我省今年首次启动实施50个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在“6·18”上浮出水面,省科技厅将通过省、市、县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市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国际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在我省设立运营的首个技术中心泉州微软技术中心正式揭牌。福建省改性塑料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签署合作意向书……“6·18”已成为产业技术联盟的大集成,把我省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推向新的层次。

  此外,首次举办“海峡国际绿色能源科技项目博览会专题展”等,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继续成为“6·18”的一大看点。

  更强——“6·18”对接项目又好又多,实效不断增强

  项目汇聚、技术荟萃、人才云集、资本涌动,交易会期间,金山展城人气旺盛、签约中心异常火爆。今年的“6·18”,现场推介创新成果8000多项,展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近千项,找项目、忙对接、签协议,我省企业热情高涨。短短三天,参会企业、相关人员超过14万人次。

  按“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本届“6·18”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突出产业导向,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材料、机械装备、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项目征集和对接,重点征集我省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填补产业链空白、延伸产业链技术。

  项目“好字当头”,对接“又好又多”。

  交易会上,科研人员大显身手——纳米打印材料、河龙贡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太阳能多晶硅光电材料、全自主智能磨削机械手系统、新型光电子半导体材料等一批院士项目成功对接,落地福建;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专家林占熺及其团队头两天就签下了菌草发电、菌草循环经济等11个项目。

  交易会上,我省企业如鱼得水——年产值几十万元的小企业厦门信烨动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当场达成了一年供应10万台自主研发产品的意向,产值一举可达上亿元,年轻的CEO柳景抑制不住兴奋:“‘6·18’给我带来了好运!”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通过“6·18”对接了多个项目,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靠的正是一项又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一批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成功对接,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孕育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国家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金鹰(福建)印刷有限公司与詹文龙、姚建年院士带来的“纳米打印材料”项目成功对接,将率先在全国掀起一场绿色印刷“风暴”;台湾中研院院士、台湾卫生研究院创院院长吴成文与南平市商定,在武夷山建立国家级生物产业研究院;福建金鑫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国英佛曼公司的世界领先的“纳米碳化钨钴硬质合金复合粉”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有效解决了地区、行业的共性关键问题。

  “6·18”已成为我省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品牌。

  功能的拓展,源自体制的创新。适应“大科技、大协作、大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我省建立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推进体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合作,整体推动技术转移、项目转化落地的体制新格局。

  内涵的提升,源自双向推介、三天盛会、常年对接的长效机制。上届“6·18”以来,全省共有157场日常对接活动频频上演,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次。

  实效的增强,源自于持续创新的办会思路和方法。本届“6·18” 不断加大市场化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市场化招展力度,策划组织各种专题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力量办会,举办论坛,开展项目对接。

  国务院支持海西加快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使命,新一届“6·18”已起航,迈上了新征程。

【责任编辑:林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