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抓队伍、抓发展,建立采编与经营分离的管理体制
2009-07-29 16:24:03  来源:中国记协网  【字号

  第四,适应报纸发展需要,建设好驻地记者队伍。一是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既要态度积极主动,努力发现,大胆培养,逐步扩大驻地记者的数量,又要严格考核,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我们的目标是在各省发展一到两名(化工大省份可以3到5名)驻地记者;二是严格对驻地记者的资格审查和考察程序。无论是公开招聘、推荐、自荐,驻地记者都要经过资格审查、面试考核、试聘(半年,并在试聘期间到报社实习一个月)三个阶段;三是建立完善驻地记者管理办法,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每月由总编室统计驻地记者的工作量,按考核标准计发稿酬和津贴;四是建立驻地记者退出机制,经过考核,不具备驻地记者资格,不能胜任驻地记者工作的要退出驻地记者队伍;五是加强培训和交流在实践中提高驻地记者的新闻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五,在记者站制度建设上,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是记者站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各地记者站和通联队伍的管理,报社曾经制定了一系列记者站管理制度,如:2001年在《中国化工报记者站管理办法》基础上修订的《中国化工报记者站管理条例》,对记者站的性质、职能配置、人员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站长、副站长、驻地记者的聘任做了明确、系统的规定。2003年,随着驻地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我们细化制定了《中国化工报驻地记者管理办法》,包括驻地记者的考察、聘任、考核,稿件质量评选标准、奖励政策,驻地记者旅差费报销办法等,这些管理制度在本报记者站建设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记者站职能由通联、发行、广告经营三位一体转到专职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变化,原有的制度规定有一些已经过时,应该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重新修订和完善,逐步实现以记者站为核心的通联队伍建设的规范化。

  三、建立有可操作性的监督制度

  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严格新闻纪律的规定,如:《中国化工报社关于禁止有偿新闻遵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关于对与新闻宣传活动有关的活动实行报审的通知》等。同时,我们还在有关分配制度中明确:凡抄袭的稿件或图片、以稿谋私的稿件或图片,一经查实,不得计入工作量,并处以同等字数/幅数的惩罚(即另行扣减已完成的工作量)。并对此项规定实行永久追究制。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有规定不难,难的是如何去认真实施。中国化工报社现有职工100多人,驻地记者26人,经常为报社写稿的各方面专家数百人,还有遍布在全国各个化工企业的通讯员2000多人,这些人写的文章不可能逐一核实,他们每时每刻的行为更不可能详细掌握。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呢?

  我们认识到,建有监督举报制度只是解决了媒体自身态度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有效监督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让监督者打消顾虑,从而使言路真正通畅。于是,我们借鉴了一家跨国公司的经验,采用了委托第三方受理对本报投诉的办法。中国化工报社于去年7月,正式委托北京释胜律师事务所受理各界读者对报纸内容和报社工作人员职业操守的投诉,律师事务所有义务将投诉的内容向报社如实反映,并且承诺对投诉人的信息保密。我们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在报纸头版连续发布这个法律公告,一共发布了7次。这种做法的第一个好处是,在本报和投诉人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投诉人可排除得罪报社的顾虑,从而使言路通畅。第二个好处是,让所有为报社工作的人员都知道,大家随时处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中,对自己的职业操守更为注意,从而也反映出本报的决心和信心,对提高公信力和权威度有积极的影响。此公告发布一年多来,效果明显,业界普遍反映良好。

  总之,在学习贯彻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三项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报社实际出发,主动改革、调整,规范记者站的行为,促进了记者站建设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目前,本报有批准登记的记者站27个,驻地记者26名。各记者站和驻地记者能够按照报社要求做好新闻工作,没有出现有偿新闻、不实报道、低俗之风,报社的广告经营规范,没有出现虚假广告。报纸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行量稳步提高,报社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良性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今后还要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积极开展诸如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争取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三项教育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蓝晓梅】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