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解放60周年
福州民选第一批居委会主任 豆子当选票
2009-08-24 10:07: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区长讲解党的政策

  专人帮保甲长翻译成福州话 

  解放前,国民党对于基层的管理实施的是保甲制度。

  “保甲长一般也是老百姓、小业主或者小老板。提起保甲长,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对他们做的两件大事记忆犹新:一是抓壮丁,二是收苛捐杂税。比如当年日本人在福州修建义序机场就是由保甲长带队的。”彭世柽说。

  解放后为逐步废除保甲制,在当年的《福州市人民政府基本任务及组织编制经费概算》中明确,新成立的福州市政府未来3个月一项基本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改选基层政权,对旧保甲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处理,发现群众中积极分子,培养新骨干,建立以行政小组为主体的基层政权组织。

  据相关资料统计,1949年福州解放人民政府成立后,在福州接收的保甲长达到3000多人。  

  彭世柽回忆,解放初期他在小桥区工作队工作时,曾跟随时任小桥区区长顾耐雨,到上下杭一带给老百姓讲解党的政策,保甲长们也来听了。

  “顾区长是北方人,可当时本地人都讲福州话,他在台上讲,台下的保甲长看上去很害怕,却听不懂讲什么。我的任务就是负责翻译。”彭世柽说,“那时已经解放,保甲长也知道失去群众基础,保甲制度不得人心,在我们做思想工作后,他们大都还能认识错误,愿意接受新社会的改造。”

  改造保甲长只是民主建政的第一步,随后福州就准备开始试点基层政权——建设居委会。

  大根区率先试点

  居委会是区公所联系群众的桥梁

  1950年6月在福州市行政扩大会议上,福州市决定参考天津等其他城市的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人民基层政权。同时在居民组成立后,立即解除保甲人员全部职务,并停止一切行政活动。

  “当时,为了吸取经验,初步先从一点实验起,然后全面展开。首先选择大根区(后合并今鼓楼区)作为实验区,在该区东街、石井、南营等‘保’着手进行民主建政试点。”彭世柽说。

  据《关于福州城区彻底摧毁伪保甲制、建立居民委员会及居民组工作概况》介绍,实验区的民主建政工作由市长亲自领导,有大根区区长陈高文、民政局民政科科长徐声、大根公安局分局长及警备司令部民运工作队队长等五人担任工作委员。

  为适应群众要求,居委会的名称冠以当地地方名称“某某居民委员会”。

  “当时居委会的主要任务就是上情下达。加强政府与群众联系,是区公所联系群众的桥梁。在区公所的领导下,向市民传达政府政策、法令和各种工作决定,反映群众的意见,宣传党的政策。”彭世柽说。

  选举居委会委员

  积极热心是候选人的主要标准

  根据当时的设置,一个居委会管辖涵盖1500户至2000户居民。居民委员会由15至20人组成,设正主任2人,副主任1--2人,主任由区公所指定专责干部经群众选举产生,副主任及其他委员均由军民代表会中选举产生。

  此外依据街道、里弄、地形,每50至100户居民组成居民组,居民组以民主方式选举代表及正副组长,领导居民自治事宜。居民组除受居民委员会直接领导之外,其工作还受该管公安派出所督导。

  “当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挑选人民自己的居委会主任,我们通过不断地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从中发现积极分子,积极热心是一个主要标准,由这些人形成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来组成最早的居委会。”彭世柽回忆道。 

  在选举居委会委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趣事,像是台江区大公居委会等一些居委会在选举时,为了让更多不识字的人参与,采用了在碗里投豆子当选票的方式,结果大公居委会在选举正、副小组长时给投票者只发了一粒豆子,一次没法选出两个人来。

  张大铭的母亲吴依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成为了福州较早一批的居委会工作者。

【责任编辑:蓝晓梅】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