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每日评论
京东之殇:伪开放 资本压力下的模式嬗变
2011-11-09 12:06:57  来源:北方网  【字号

  合作商家只管研发、设计、生产,就是只拥有调整商品以及价格的权利,其他所有售前售后环节均被京东把控,商家在京东更多的只是完成商品售卖的过程,而无法通过这个过程得到最核心的消费者数据,更无从谈起根据消费者的数据以及回访等售后服务来制定企业品牌战略和整体的销售计划。一旦商家离开京东平台,以前在电商方面的积累将随之完全湮灭。所以,京东平台商家更多是做产品、卖产品,目的性与发展空间非常单一。这些商家要想通过在京东入驻的方式完成电子商务专属用户的积累和网络品牌价值的沉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这点上看,虽然京东让商户“省事”到了极点,但是,在这个“省事”的过程中,商家也丧失了一个商业行为中最核心的东西。

  业内人士分析称,互联网一直呼吁开放,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标榜“开放”,但仅从京东的“开放”而言,是个最不彻底的开放。京东开放的只是“流量”,而且是没有标签的“流量”,在京东平台上的商户只知道自己卖了多少件商品,营业额是多少,需要交给京东多少佣金。除此之外,一概不知。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真实观感和评价,以及可能对商家生产决策产生的意见都无法及时、准确的反馈到商品的生产端。从管理学角度讲,这种“开放”对于需要大量信息来改进管理和商品,建立自己品牌美誉度的企业而言,无异于“自鸩”。没有消费者参与的“开放”,实际上就是一种“伪”开放。

  资本压力下风险转嫁与价格“绑架”

  既然问题如此之多,京东为什么还要打着“开放”的幌子去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打拼?业内现在有两种声音:

  一就是竞争。在自营B2C模式中,京东可以说一骑绝尘,但谁也不会认为京东是B2C的老大。因为作为平台式B2C的淘宝商城其规模是京东的近3倍。京东迫切的感受到了竞争以及资本方的压力。在淘宝商城不会进军自营B2C的情况下,京东认为自己主动出击,在平台模式中给淘宝商城找点“麻烦”,以缓解自己主营业务的压力是招“妙棋”。

  另外一个说法,实际上牵扯的因素会更多,也更复杂。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