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每日评论
应该让人人有机会做慈善
2011-10-16 16:25:45  来源:东北网  【字号

  网评卢俊卿有十冤,在我看来,不过三冤:一是媒体所爆料的事实全是虚构,推测和演绎的;二是在不真实的事实所作的一系列评判是不公平的;三是对卢氏父女和世华会、天九公司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判更是冤屈难辨。针对合影经济、会展经济赚大钱的行为的评论、讽刺,甚至“骂”,一开始就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严重脱离事实。对于一般过火的评论能不能算人身侮辱,作为公众人物的卢俊卿还是应该有一定的包容性,不宜将所有的攻击、歧见与负面言辞都作为人身侮辱看待。然而这些“火辣”的炮轰式评论如果完全是基于错误的事实所作出的结论,那就会形成百口莫辩的冤情,伤害他人参与社会慈善的情感。另外,对卢星宇作为一个24岁的姑娘能否胜任“中非希望工程秘书长”职务的批评,其实仍旧是一个民营企业内部安排的问题。“中非希望工程”毕竟是卢俊卿为活动取的商号,不是国家正式的慈善项目。父亲栽培女儿不遗余力,除了供养、读书、结交显达、出头露面、出任职务,都是情理之常的事情。24岁的姑娘总有一天会变成34、54岁的女士,这些经历无非是父亲的捐助与投资。媒体的强烈质疑和无情讽刺谩骂,对卢星宇追求做“仁二代”慈善家的理想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慈善,是人天性中向善的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扬的机会。一个扬善的社会,应该提供种种完善的渠道,让人有机会能够做慈善。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之所以要强调“一元钱就可以做慈善”,其核心的诉求就是,要给每一个人做善事的机会。纵使一个人仅人微薄之力,仍旧可以帮助更不幸的人。慈善是对不幸之人的恻隐之心,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但是不附加要求,不意味着不求回报。诚然有人做慈善只求“心安”,我们也无意对这种善良作出否定;但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做慈善要求的是品牌美誉度的回报,政府关系的回报。

  如果“卢美美”与参与中非希望工程的企业在寻求美名、美誉、营商环境的回报,慈善事业要不要给他们机会?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佛家云“大开方便之门”,引导众生向善,何以对卢俊卿父女苛责苛求至此,何以对民营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苛责苛求到此种程度。

  (钱卫清 中国人民大学跨国商事研究所所长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