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700名上海工人援榕 助力福州工业建设起步(图)
2009-09-13 10:39: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建国初的工业路

  还是乡村土路

  原福州搪瓷厂退休工人叶孝传,是上海支援福州建设的较早一批入榕工人。回想起自己的入榕经历,叶老认为是缘分起了作用。

  1957年9月,刚退伍回到上海老家不久的叶孝传,在朋友那里见到了一位来自福州的客人——他就是随华昌搪瓷厂搬迁到福州后,时任福州市搪瓷厂厂长的苏景德。

  原来苏厂长在福州听闻老叶退伍回到上海,于是借去西安开会之机,顺道来沪游说老叶入榕工作。

  “厂长跟我说,福州很好,你到福州工作吧。现在你师傅、师兄弟都在福州,你来了也就凑齐了。到福州,没有吃、没有住,我给你负责。”就这样,怀揣满腔热情,叶老来到了福州。

  相较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年福州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叶孝传踏上福州后感到有些不适应。

  “我是从南平坐船来福州的,光水路就走了七八天。在仓山龙潭角上岸后,那时我看不到福州的公共汽车在哪里,我们是坐人力黄包车从仓山到了工厂。之前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宽阔的工业路,它只是一条沙包土的荒芜小路,从路上走过,整双鞋子都是沙子。”老人用手指比划着马路的宽度说,“1965年,我爱人调来福州时,还是靠马车从码头送到工厂。那时福州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厂,宿舍区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不如上海。”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跟叶孝传一样,一批来自上海的支内工人开始在福州扎根创业。

  关于那段历史,上海轻工业志曾有记载,上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动员大批职工支内建厂,其中支援福建建设涉及搪瓷、保温瓶、皮革、日用五金、木材、食品、造纸7个行业,总人数达700多人。

  在福州市志中记者查阅到,1956年,从上海搬迁至福州的上海华昌搪瓷厂,后改名为福州市搪瓷厂,成为福建省的第一家搪瓷厂。

  上海支援福州工业起步

  “福州没有搪瓷厂之前,当地百姓的生活器皿大都是木质的,木杯、木碗、木盆,我来到福州后还看到满街的市民都在穿木屐。不要说搪瓷制品,就是搪瓷这两个字,那时福州老百姓都少有耳闻。”叶老激动得用手指敲了下桌面。

  曾任福州市副市长的彭世柽表示,在解放初期,福州称不上有什么工业,仅有的电厂、火柴厂、气锤厂等几家工业企业扳着手指头都可以数出来,其余的制造业,严格意义上都还是手工作坊。

  1949年10月,时任福州市市长的韦国清,是这样描述解放初期的福州工业:

  福州是一个消费城市,不是生产城市,一直是帝国主义勾结着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直接倾销消费品洋货,实行操纵投机的市场;民族工业无法发展,而且日益萎缩,手工业则差不多已到完全破产的地步。

  依据统计,当时福州商业比重占63.1%,工业仅占36.8%(以工商业总的户数计算),且大部分是手工业和附属于商业性的工业,公营企业很微弱。为此,1950年5月,福州市委在福州市解放8个月来的工作及今后任务的综合报告中,将恢复与发展工业定为当时的基本方针,从维持与恢复商业和私营企业着手,以逐步达到恢复发展工业,尤其是公营企业的目的。

  正式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搪瓷厂之后,保温瓶厂、玻璃厂、灯泡厂等开始扎堆定址工业路,福州也掀起了工业化的建设热潮。

【责任编辑:蓝晓梅】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