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苏运升:福州籍规划专家谱写“世博传奇”
2010-06-07 22:45:56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同济规划团队

  给世博注入了“魂”

   一周后,专家们又回到当初那个会议室畅所欲言大讨论,5个方案最终定下两个。苏运升设计的概念模型方案,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的方案最终被作为同济两个方案之一送交到上海市政府参与竞标。

   2004年4月,世博局邀请了全球46家设计单位一起竞标,其中德国AS&P规划设计师事务所、日本日建规划设计株式会社等团队,都有世博会设计的实战经验。而由苏运升和同事一起整理、以同济大学团队名义选送的方案,最终以最深入的思考、最能打动人心的概念方案和最强大的后援支持,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上海世博会实施方案设计权的“金钥匙”。

   汗水没白流。那一刻,苏运升异常地兴奋。

  接下来,同济团队再一次赢得了联合上海市规划设计院和华东设计集团的团队,整合来自世界各地的9家设计单位及联合体,共同为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出谋划策的荣誉。

  回忆起竞标成功的秘诀,苏运升说:“就4个字——意在笔先。”因为,同济将世博精神与上海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和谐城市”的概念。上海官方对此评价称:“同济规划团队给世博注入了魂,这个魂就是文化。”
   
    中国馆曾有安全隐患

  填补中庭予以消除

  “魂”,如何具体体现?苏运升说从选址就开始了。

  世博会是一个临时性的展览,结束后展馆都要拆除,因此历届世博会都选在郊区。上海市政府也曾考虑过选在崇明岛、临港新城,或分散在中心城区各区域,但最终选在了黄浦江两岸。苏运升说,其目的是希望将黄浦江两岸的工业性岸线转变成生活性岸线,让母亲河公共化,以提升上海的城市品牌形象,而世博会正好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带动性项目。

  接下来就是施工建设。要说对现代居民区域的保护还可以为世博后勤所用,那么那些古老的建筑是否会与世博会展览的新事物、新发明格格不入而被“排挤”?

  事实上,南市发电厂一个老厂房的大型烟囱被保留,并改造成了世博城市温度计;溶剂厂的9间老厂房改造成了9栋别墅;还有江南造船厂、全国第一个水上飞机的制造厂房等都尽可能地进行了改造和保留。

  此外,世博会的创新也很诱人,如“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等在世博史上都是首次提出来的。苏运升就担任了“网上世博会中国馆”的策划顾问。

   当然,世博会最大的亮点还得数中国馆,很多游客都慕名前往观看。然而大家不知道,中国馆最初中间留有一个中庭,正式建设施工时考虑到观众疏散时会出现安全隐患,给及时填补了。
   
  世博村成功试点

  绿色保障房建设   

  参与了世博园规划设计,经历了这么多曲折,苏运升感觉特别有意义。他说:“我觉得自己参与主创设计、最具特殊意义的作品,是处于世博园西北角的世博村。”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爬上附近的上海世博洲际五星级酒店顶层观看一会儿。

   世博村足有40万平方米,主要为世博园提供后勤保障,大多世博工作人员和外国政要都住在这里。从远处看,世博村呈梯级式,最高有100米,既不挡江景视线又恰如其分地与黄浦江形成美丽的滨江景观。

  世博村建筑外表上与普通建筑无两样,但走进屋仔细一看就会大吃一惊,一切设计都体现了低碳、绿色,显得很人性化。比如,窗户是闭合式而不是推拉式,风不会钻进来,很保暖;固定在墙上的衣柜与墙是分离的,哪天觉得它该“改朝换代”了,直接搬出去再换一个装上就行,位置也可自由选择。相比我们平时的装修环保多了。

  住在世博村的黄小姐说:“这房子建得非常棒,装修的家具等物品全都可以移动。以后,我们装修也可以效仿,不累、省钱,还低碳环保,真正绿色。”

  其实在参与世博村规划设计之前,苏运升就已经申请了建筑内胆框架分离建造法的专利。他参与世博村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说服联合设计的德国专家按照他的专利技术造法建设,最终成功中标了。

   这种建筑是按照不同的部品部件、不同的生命周期设计的。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系统模数化的设计。

  苏运升说,低碳、环保型绿色建筑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方向,尤其是政府建设的廉租房和保障房将首先获利先行先试,而世博村正好成功地进行了试点。同时,世博村也为我国未来大面积产业化绿色建筑提供了样板案例。

  领导同济“最牛”的

  绿色建筑研发团队

  中国目前的建筑模式基本是以工地为中心,开发商先竞拍拿地,再请设计师、施工队,做好后就散了。如果出现问题,维护的人都找不到。苏运升说,这种模式没考虑到低碳等环保因素,能耗相当高。很多人为了省钱,千方百计地偷工减料,其实要省钱在图纸上优化一下就可以了,很简单的。

  想着目前中国建筑的种种弊端,苏运升就萌生了彻底改变的念头。在2008年初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他认识了同济校友刘谦。刘谦是建筑材料研究专家。两人一见如故,对中国现行建筑的建设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在看法上很有默契。

  苏运升说:“我们做规划设计的,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现在很多建筑规划设计都很乱,没有做到人、社会、自然和历史的完美融合。”

  刘谦说:“我们研制的建筑材料都是高性价比、环保、可回收利用的,但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买家,生产的产品不知道卖给谁。很多建筑商更看中价格低廉的一次性高能耗品。我们也在担忧。”

  “如果设计是因材料而设计,材料是因设计而研发,岂不是妙哉。”那天晚上,两人一直谈到凌晨两点,对中国建筑的问题和症结认识得越来越清晰。从此,两个“书呆子”就陷进去了。

  两个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的人决心打造中国未来一条龙的绿色建筑,即从研制建材到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维护等。

   接下来,两人分头拉人加入他们的团队。其中,匡晓明是苏运升的老师,在1996年上海房地产第一轮高峰期时,他就在全国拥有“最会赚钱的规划师”称号了,人称“匡百万”。就这样,年龄最小的苏运升领导了同济“最牛”的未来绿色建筑研发精英团队。
   
  未来搬家就像拎包

  装修像换保温瓶内胆

  苏运生给未来绿色建筑实现的载体取名叫“易托邦”,与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很相似,但它寄托的是对未来绿色建筑的梦想,意思是“易建宜居托城兴邦”。

  在苏运升的办公室大厅里摆了一个全框架结构房子模型,他每次进出都要盯上半天。这就是他们设计的未来绿色建筑“易托邦”。“易托邦”和世博村都使用了相同的绿色建筑理念,但“易托邦”更趋理想化。

  “易托邦”绿色建筑是永久性住房,全用超轻钢做框架,很轻、耐用、低碳、可回收,防八级强震;墙壁用特殊材料做成,超薄、可隔热、保温、隔音;家具与墙壁之间采用的是“内胆框架分离”建造法,装修就像给保温瓶换内胆;销售时室内已精装好了,买来拎包就可入住;整个房子都采用组装式,可拆下托运再组装,搬家就像拎包一样简单,建一套别墅一般两个月就可以搞定。

  中国的房子平均100年要装修好几次,成本相当高。苏运升说,“易托邦”正好弥补了高消耗这个缺点。目前,他们主推的是保障房、廉租房、别墅等小型绿色建筑,不久将进行产业化生产。

   苏运升说,今年5月他已前往赞比亚谈成了“中国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近6平方公里的建筑合同,全使用他们研制的“易托邦”低碳、绿色建筑。

  (福州晚报特派记者 刘栋宾 文/摄)

【责任编辑:陈淑琴】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