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人生第一笔工资折射变迁:50后重节俭 80后拼创业
2014-09-26 10:46:31  作者:王慧敏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50后

  工资象征身份的转变

  讲述人:林焱1951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18元,我记得太清楚了,因为我连续领了5年的18元。”林焱笑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进机械厂当工人,最早从学徒做起,所以连续拿了5年的18元月薪。

  林焱回忆,那个时候领了工资,基本都是用作生活费。当时自己家境还不错,不用补贴家用,所以第一笔工资他就自己花了,记得当时特地为自己买了几本书。因为爱看书,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出来成了一名老师。

  “我们那个年代,能进工厂工作已经挺不错的,当工人才有工资领,转正后机械厂的工人一个月能领38元,轻工种的只有36元,别看只差2元,恋爱都更好谈呢。”林焱笑着说道。

  “说实话,第一笔工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成为一名工人这个身份。”林焱觉得,第一笔工资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身份的变化,就像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少年变成一名工人,意味着你身处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身份的转变。

  钱不够冬天给父亲送短袖T

  讲述人:王先生1958年生从事媒体行业

  一出生就经历国家三年困难阶段,青少年时期又经历“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提起自己人生的第一笔工资,历历往事让王先生感慨颇多。

  1980年12月,父亲提前退休补员,让王先生有机会进福州棉纺织印染厂,成了一名学徒工。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白天在厂里上班脏活累活抢着干,夜里挑灯奋战希望还能有机会考上大学。

  第二年春节前夕,王先生发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18元,他本想原封不动地交给父亲。可父亲让他给自己买个闹钟,用来提醒上班别迟到!二来提醒时间宝贵,要努力学习。

  于是王先生花8元钱买了“英雄”牌的发条闹钟,至今还放在他的桌案上。剩下的10元,在当时根本不够买一件像样的冬衣,他只好在大冬天里给父亲买了件短袖T恤。

  (东南快报记者 王慧敏 见习记者 陈兆荣)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