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法治兴则国治
2014-10-29 16:23:20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十八大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各项新政策的发布和落实,中国的全面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亮点纷出的反腐败斗争也进入攻坚期。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改革,如何长期保持反腐败的效果,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成为最为重要的选项,它也是改革凝聚力量、汇集共识的最重要手段。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出了“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可以说恰顺其势、正当其时,这必将有效改善中国的国家治理,对未来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实行法治。法治建设,不单是政法领域的一项工作,更是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改革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截至2014年,中国制定了近300部法律,各种法规、规章超过万部,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比立法更重要的是落实已有的法律,使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这是法治的基石。全会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以及宪法解释程序,正是着眼于宪法的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行政,“将权力关在笼子里”。为此,就需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要建立民主、透明、科学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公正司法,让司法成为“善治”的保障。由最高法建立跨区域的巡回审判机构,解决地方行政权力对司法的不当干预,拓宽专业司法人才的进入、流通渠道,无不是促进公正司法的重大举措。当然,法治并不只是狭隘的“国家立法”之治,它也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中国有着悠久的行业自治、乡村自治传统,故需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经济改革是当下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要求遵循明晰的规则之治,要保障产权制度,遵循契约精神,维护市场秩序。法治恰恰可以创造更加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保障财产权益,促进诚实有信,同时为政府和市场划定界限,提高社会经济的效率。四中全会绘制的法治中国蓝图,包括了科学民主的立法体系,高效有序的法治实施体制,以及公正独立的司法体系,这必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带来全面的法律保障,对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明,则官无邪。”推进廉洁政治建设,保持反腐败斗争效果的长效化,需要依靠法治。腐败并非中国独有,而是所有人类社会的顽疾,它内生于人性的不完美中,但也是一系列制度、文化和社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导致腐败的各种因素中,制度的缺漏和权力的失控是其中最为根本的,要根治腐败,就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权力约束,以法治方式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前一阶段的高强度反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将反腐推向深入,必须从治标到治本,从不敢腐、不能腐过渡到不愿腐、不想腐,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