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畲风古韵如何留存? 罗源畲家村寨面临传承困境
2014-06-20 09:32:03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留守老人雷荣妹在雷家大院门前晒甜笋。雷家大院也是清代古建筑。

蓝伙仁师傅赶制凤凰装。

  古式的建筑、神秘的祖图、激越的山歌、典雅的凤凰装,还有质朴的苎布织染缝纫技艺和哭嫁、迎亲、祭祖、吃乌饭等独特习俗……如果你想品味纯正的畲风古韵,罗源县霍口乡福湖村或许符合你的念想。

  栖息在鳌江畔,福湖清丽而静谧,古村落有500多年历史,2006年入列福州市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村中人口171户693人,94%是姓蓝、姓雷的畲民。行走在城镇化进程的当下,这个民风淳朴、风情浓郁、积淀深厚的畲家村寨,同样承受着民族文化、乡风民俗渐行渐远的酸楚。

  6月14日,听说我们要到福湖采访,回村探亲的外嫁女阿香姐主动当起了向导。

  隐匿的渡舟

  “那就是霍口大桥,桥下是鳌江,过了桥就进村了。”顺着阿香姐指点的方向,一座三曲拱桥赫然在目。桥那端,绿油油的水田在艳阳下泛着点点金光;猫腰劳作的是清一色农妇,三三两两的,无人穿着民族服饰;农舍慵懒地依偎在田尽头,背景是缠绵逶迤的青山。

  霍口大桥总长149米,1982年1月通车。“在此之前,人们出入福湖全靠一只长约8米的木船来回摆渡。”阿香姐回忆道,“那时,艄公每年一换,由村民自愿报名、集体举荐产生,艄公吃住都在渡船上,24小时为乡邻服务,不收一分钱。哪怕只有一两名渡客、哪怕是深更半夜,艄公都会欣然撑篙,决不怠慢,他们的酬劳不过是从家家户户筹集来的少许谷物。”

  当年,不少村民的农田在对岸的溪前洋一带,因此渡口每日人头攒动、人来人往,两岸之间不时地酬唱应答,好不热闹。有时渡客多了,一艘船装不下,怎么办?淳朴的畲家人总是优先礼让外来客。况且福湖汉子哪个不识水性?若是夏日,荷锄晚归的农人索性脱去对襟褂子,头顶衣裳、手执农具,或浮水劈波或踩浪过溪,幻作夕阳下一幅喜感十足的“农家乐”画卷。

  大桥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也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出行习惯。如今,渡舟早已隐匿,桥下只剩下古渡口静默不语。“当年,少不更事的我跟随父母回乡,总觉得十多分钟的摆渡太漫长;而今才体会到,记忆中的故乡正是用摆渡这种特殊的方式、隆重的礼仪来迎接归来的游子和远道的客人。”从小在外求学的畲家女宁宁,对故乡有着别样的情感。昔日的场景在她的叙述中渐渐清晰起来:艄公伫立船头,一竿深一竿浅地划着,一串串山歌漫出胸膛。请对歌是畲家人热情待客的习俗之一,遇上“有来头”的访客,村民们岂愿放过,没完没了地抛出拦路歌、问候歌、赞美歌、邀请歌,挑逗来者的歌兴,旋即,精彩的盘歌上演了,一唱一和地,船儿徐徐靠近鹅卵石如雪、百合花成簇的河岸……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