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上下杭会馆见证商业街坊格局 专家回忆往昔繁华
2013-11-04 18:57:48  作者:黄新锦 邱陵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永德会馆

  南郡会馆变身幼儿园

  延郡会馆仅剩地界碑

  沿下杭路往南走,一座红砖建筑便伫立路边,这正是坐落于下杭路92号的南郡会馆,是清朝末年由闽南商帮集资建成。

  会馆坐北朝南,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面为红砖清水墙。会馆中间大门横匾刻有“南郡会馆”。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

  会馆内设戏台、天井、大殿、厢房甚至还有鱼池,在大殿中供奉有天后妈祖。会馆充满闽南气息,廊柱所用的青石雕刻精致,出自惠安名匠手笔。据介绍,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圆雕龙柱正是来自从此地。

  时光荏苒,现在的南郡会馆已变身成幼儿园,名为“后洲街道中心幼儿园”。

  据陈友荣介绍,清代中期南平地区的客商曾在双杭地区的海防前(延平路)建立“延郡(平)会馆”,作为在福州进行商贸活动储货、交易、客宿的场所。闽西、闽北各地的木、竹、米、茶、纸、菇、笋及薪炭等土特产品,运抵南平汇集后,由闽江顺流水运东下转口福州,再由福州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样的,福州商家也组织百货、棉布、京果、海产、果品、日用杂货等供应南平地区。南平的不少大商号都派员长驻双杭地区办理商务。现在,延郡会馆只在路边留下一块地界碑以及早就成为居住楼的老旧房屋。

  永德会馆象征两县连心

  地址所在与瓷器颇有渊源

  在张真君祖殿斜对岸的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就是永德会馆所在。“硋”即福州方言中的“瓷”,“硋埕”即瓷器专卖市场,这是因德化人在此经营瓷器而得名。

  永德会馆中的“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两县地域毗邻,所产陶瓷成为福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经济上往来频繁,让两县商人联系密切。

  两县在福州商帮集资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民国20年(1931年)重建。在榕建立会馆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三捷河往闽江的水路,把德化的瓷器运往全国各地。会馆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大门上悬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永德会馆”四个大字赫然书于其中,融合了中西建筑两种风格。

  会馆第三层面积400多平方米,在重建时,设计成了当时会馆建筑中的中式厅堂样貌,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嵌套的建筑样式。会馆内设有戏台,每逢神诞节日演戏,就会在戏台上演福州传统闽剧,有时也演出闽南高甲戏和提线木偶戏,同乡们借这样的机会团聚一堂,联络感情,增进情谊。

  解放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由台江区房管局管理,先是成为台江草席厂的厂房,后又被租给福州汽车改装厂。上世纪末,汽车改装厂停产,房管局又将会馆租给福州清辉文化工艺厂。如今,这座砖、石、木结构的楼房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下杭街区的商业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早已终结,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周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显得那么弱不禁风。只有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原有属性和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街道空间、购物环境、基础设施、商业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和重塑,才能使其历经百年的商业积淀得以重见天日。

  (福州新闻网记者 黄新锦 邱陵)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