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上下杭会馆见证商业街坊格局 专家回忆往昔繁华
2013-11-04 18:57:48  作者:黄新锦 邱陵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南郡会馆

  明朝,上下杭地区商业开始萌发,并逐渐开始壮大。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开埠,客商往来上下杭愈加频繁。民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商贾文化达到高潮。随着商业的兴盛,各地的商人纷纷在此设立同乡会馆。这时的会馆既有商业贸易的需求,也成为联络乡谊的纽带。

  据《福州双杭志》记载,双杭地区商业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此地成为辐射全省、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经营物资多达500多种;金融业兴旺发达,各类金融机构云集,东南银行、中央银行福州分行等先后在此设办事处及分理处,私营钱庄兴盛时达110多家,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会馆具备多种功能于一身

  福州著名的民俗画专家、书法艺术家陈友荣老先生曾在上下杭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上下杭历史文化的研究颇有心得,陈老数百幅民俗画中关于上下杭题材的画作就达五六十幅。

  他向记者介绍道,清末至民国期间,上下杭地区会馆云集,有过16个旧时商业会馆,集中当时台江近半数的会馆映衬出双杭地区多元化的商帮文化和闽商实力之盛。

  “会馆是双杭地区极具特点的人文景观,这些会馆馆庙结合,建筑富丽堂皇,既有建馆者的家乡特色和地域特征,又吸收了福州地区的建筑艺术风格,甚至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精华。如古田、建宁、寿宁会馆等,它们的规模躲在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上,会馆中多建有厅堂、戏台、酒楼,兼有书斋、花园,雕梁画栋,牌匾纷呈,楹联荟萃,集商业、联谊、媒体、住宿等功能于一体。”陈老说道,上下杭的会馆具备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对福州历史文化研究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此外,会馆还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作用,即为到省城赶考的考生提供考试落脚的地方,具有公益性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州局势动荡,商品购销艰难,一些商行就此倒闭。解放后,国家又对上下杭片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商行宅院被改为国营商店的批发站、商业公司、仓库或者居民大杂院。商帮、会馆处所日渐式微,难觅踪迹,以至于现在,能找到遗迹的少之又少。

  黄恒盛布品远销省内外

  黄氏老宅成孩童嬉戏场所

  上杭路217号,这是黄恒盛布店的旧址。说到黄恒盛布店,这家布行的布品在当时生意兴隆,远销省内外。而布行的主人黄占鳌、黄占鸿家族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号称有“百万家产”,家族拥有着钱庄、布庄、酒库、煤矿等多家企业。

  曾经辉煌的黄氏大宅地址在下杭路192号,经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褪去富丽和光环,但曾拥有的恢弘大气依旧留有清晰的痕迹。

  布行起源来自一名叫林裕源的商人,当年他在上杭路开了一家恒盛布店,青年黄占鳌就是布店里的学徒,办事灵活的黄占鳌透出一个精明商人的气质,被林裕源看重,与其结成亲家。店主林裕源死后,由其儿子经营布店,但经营不善致布店生意江河日下,黄占鳌便接管了店里的生意,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家族史。

  据史料记载,黄占鸿在1915年担任福州总商会会长,黄氏家族的实力达到了一个顶峰。1924年,黄占鳌去世,黄占鸿之子黄如涛接管家族产业,此后,黄氏家族历经多次变故逐渐没落,解放前后,黄氏家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张老伯在黄氏老宅里住了将近60年,“房子得有百来年的历史了,过去是福州有名的布行,房屋大到可以连通到上杭街那边,以前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后来陆陆续续搬走了不少,现在又要改造,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张老伯回忆起小时候住在宅子里的趣事,他说经常和自己的小伙伴在此嬉戏打闹,因为房子大,房间多,有人躲起来,其他人想找到人还得费老大的功夫,院落连着上下杭,有点像故宫的感觉。后来,院子的木头开始腐朽,很多楼梯都不再稳当,这些孩童时打闹的记忆也只能存在自己的脑海中了。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