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八旬老人呕心作民俗画 画笔见证上下杭往日荣光
2013-10-31 18:06:34  作者:黄新锦 邱陵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重阳大庙山登高

  每逢重阳佳节,于山、乌山和南台片区的大庙山是福州人不二的选择。大庙山有“全闽第一江山”美称,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台受封,旁建闽越王庙。山上有块“登高石”,据传是天上掉落的陨星。重阳登高日,老人和小孩便聚集前往大庙山登高,老人踩上“登高石”,祈盼延年益寿;小孩脚踩“登高石”,祝福健康成长,身高节节高。陈老回忆幼时重阳日一到,通往大庙山的大庙路、上杭路、延平路的上山石阶两侧,各种小吃和玩偶摊点沿道铺开,琳琅满目。山上空旷处,群人放飞风筝,其乐无穷,幼年的陈老和他的玩伴,穿梭于假山、庙宇中,你藏我找,追逐嬉戏,至今让陈老记忆犹新。

  “半瞑滩”赏新奇鱼类

  中亭街小桥头靠近内河处,是当时的海产批发市场,半夜涨潮时分,渔船由闽江驶入内核,商贩早已在岸上等待开张,批发的各种海产在此地集中后再转运至福州的各地零售。半夜鱼市也被称为“半瞑滩”,陈老描述,他放学回家时,经过此地,都会驻足停留,观赏平常从未得见的渔民捕获的海产鱼类。

  “叮叮当,叮叮当,一打铁二打钢,打好茅劆好割麦,打好刀枪杀东洋。”虽已年逾八十,但陈老唱起这首抗战时流传甚广的童谣,仍是底气浑圆,掷地有声。这首琅琅上口的童谣正是对福商小学石阶旁的打铁铺的生动写照,在抗战时期,这家打铁铺不仅打造农具,也打造对日寇作战所用的铁质兵器,炉火纯青的技艺,童叟无欺的价格,让打铁铺的成品广受欢迎。

  福州“马路四怪”各显神通

  说起当时福州的马路四怪,陈老不时爽朗大笑,几十年的光阴消逝,那些所谓的“怪人”也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留下的怪谈举动至今仍活在不少福州人的记忆中,也是老福州们饭后闲谈常提起的话题。这其一就是华侨胡文虎创办的“永安堂虎标万金油”,该堂推销员万九在街头推销时头戴白色船形帽,背虎标万金油的箱子,一手持铁皮制广播筒,经常徘徊在上下杭大声推销万金油,特殊的腔调加上标新立异的打扮,总能吸引众人好奇的目光。

  而说到用突出的装扮“哗众取宠”的另一怪人,陈老说,莫过于当时被称看眼睛的依婆,她年近六十却浓妆艳抹,嘴唇抹夸张的口红,两颊打厚粉,平日里走街串巷,为人看眼病,顽皮的小孩成群结队跟在她身后起哄,喊其“颠婆”。看眼睛的依婆和卖万金油的万九曾同在绸缎店橱窗内表演,为店家做模特宣传,这事在那个年代轰动一时,每天都有男女老幼互相扶持来看二人的演出。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