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学探索
千古悬疑:绝壁之上的武夷山悬棺葬
2006-09-06 10:40:47  来源:网络论坛  【字号

悬棺葬的种族之谜

  周谷城先生说:“夏、商、周并不是三个相续的朝代,而是三个不同的部落或民族”(《中国通史》)。范文澜先生说:“中国境内一向居住着文化系统不同、所奉祖先不同的各族”(《中国通史》)。来自蒙古高原的狄人,战胜了文化发达的以伏羲、蚩尤为首的夷人(在东部海域),和以炎帝为首的羌人(主要在中南地区),之后,成为中原的主人。狄人的首领黄帝,由此被尊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始祖。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距今五六千年的夷人(大汶口文化),体型属蒙古人种,接近波里尼西亚人,特征为胡须、体毛较浓,颧骨明显,鼻尖呈鹰嘴状;以彩陶文化而著称的古羌人种接近蒙古人种中的南亚系和远东系,亦称南亚人种,唇稍厚、胡须较多、脸面稍窄、鼻梁不高;狄人属于北亚蒙古人种,其中包括浓须、蓝眼、高鼻的白色人种(参见《中国史篇》)。由于这些种族的大交融,商以后才有了兼容并蓄的华夏人,尔后才有汉族。

  《小雅·天保》、《虞书·尧典》又载有“黎民”。郭沫若先生考证:“黎,大约就是中国古代的先住民族,这种人或就是马来人。‘黎民’就是最早被汉(中原)民族征服了的棕黑色皮肤的先住民族。这种民族被征服了以后便被当成奴隶使用……一天一天地消灭(失)了”(《郭沫若全集》)。

  马来人,是蒙古人五六千年前通过亚洲腹地进入中南半岛后形成一个以较矮小、皮肤棕黑为特征的人种。有些专家提出,马来人与东南部分土著居民有密切的联系。有“中国古代传奇大典”之称的《山海经》屡屡出现中国南方有黑色人种的记载:“不死民,其人为黑”;“雨师妾,其人为黑色”;“厌火国,兽身黑色”;“苏民国,其人为黑”;“黑齿国,人为黑”……现代考古科学又证实新石器时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柳江人、河姆渡人、昙石山人的人种特征都与黑人相似,可见《山海经》的记载决非虚妄。

  夏商时代的武夷族,是属于那个种属?或者与哪个种族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福建省博物馆《武夷山白岩崖洞墓清理简报》中未提及墓主人的种族。非正式材料称其为南方蒙古利亚种(黄种),又有消息说接近于马来人种。

  在武夷山一号船棺中曾发现两个分别为棕、黑色的鹅卵石。《山海经》载“南山(武夷山)有羽民国”,郭璞注“卵生”。人类卵生的神话,是马来文化的突出特征,中国的卵生神话也来自棕黑人种。这两个卵石大概就卵生神话的体现。而棕、黑二色,可能用来表达自己的特征(肤色)。这两块卵石是否可以用来沟通武夷族与棕黑人种的联系?

  据唐善纯先生研究,中国古代的濮族,被商人征服,尔后演变为“仆”的意思,而濮就指这种黑人。这“濮”族人不就是郭沫若先生考证的“黎民”么?闽地曾有过闽濮、闽越濮等族称,武夷山的历史又与濮人有极密切的关系。“濮”的原意是“葫芦”,直至闽越国时期武夷一带还有大量的仿葫芦造型的独特的陶器,可是濮人遗风?宋《太平御览·鬼神部》又有更明确的记载,谓闽西等地有“山都,形如昆仑人(即小黑人),手脚爪如钩利,高岩绝峰,然后居之。棺葬法,每在高峰树杪或藏石窠间。”“昆仑”意为黑,原用它来称呼南亚次大陆等棕黑人种的国家。可见是黑色的人将棺木藏于岩窠间的,可是濮人的后裔?又有专家考证,武夷船棺是濮人的遗物,不就是与马来人种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的棕黑人种所为么?

  科学家们通过对GM血清血型的研究,发现即使现代的中国南方人也含有黑种人的血液。古代实行悬棺葬的武夷族先民倘若与马来人种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也在情理之中。

  武夷族是否属于马来人种,则还需要专家们通过科学研究予以论证。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