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鼓岭故事里开启海纳百川的“丝路”新传奇
2014-09-10 10:11:24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这几年,闽安又热闹起来了,吸引了很多游客、专家、学生前来参观。”杨成和有着20年闽安历史研究经验,他把对闽安的熟稔和热爱谱成了书,甘愿做一名闽安文化的传播者,且每年义务讲解200场以上。

  福州市长乐太平港、仓山区怀安窑、怀安古接官道码头、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迥龙桥海丝古航道,这些古迹经历千年的栉风沐雨依然“雨淋日炙不得朽”,成为见证“海丝”遗迹的活档案。

  汉唐以降,宋元时期,福州继续保持与日本、高句丽的对外贸易,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补给、扬帆启航,明清时期,经由福州港这个控海咽喉,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越洋过海,远销异域他乡。

  在长乐市城区郑和公园内,圣寿宝塔及天妃灵应之记碑是中国仅存的记述郑和下西洋的碑刻。该碑文31行1177字,记述了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经过,以及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务、航行时间、船只、人员等等情况。这块碑体现出曾经强大的明王朝的大国气象,也不啻是明王朝强盛的回光返照。

  随着明清政府日益闭关锁国,国力衰微中,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晚清时,福州港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成为世界级茶港,又书写了中外海上贸易的新的一页。

  今年也是甲午海战120周年。历史不会忘记,福州马尾发生的这一段让中国人无法释怀的往事。

  马尾船政文化探索解放思想和革旧鼎新之路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过去,这是一个以士大夫和文化名人为主要聚居地的街区。

  三坊七巷文儒坊17号的福船文化馆内,陈列着与广船、沙船和鸟船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船系的福建福船。“福船”是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最优秀的木质帆船,素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著称于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馆内陈列着的船只,包括郑和下西洋风帆动力船型的“宝船”、明清册封琉球的“册封舟”等福船船型。

  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完全有能力获得全球制海权。只是,由于中国人民的爱好和平,加上封建统治者自视甚高,因“顶层设计”的短视而推出了贻误苍生的“海禁”,导致落后挨打的命运,这也是不重视海洋的农耕文明的缺陷。

  19世纪中后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从福州走出来“看世界”的严复、林则徐、魏源等人独开风气之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林则徐研究专家茅林立告诉记者,外人一直奉为林则徐书法名句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原作者其实是沈葆桢。

  仅二三年工夫,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的大型造船厂矗立在马江之畔。1869年,福建船政造出中国第一艘千吨级的“万年清”号轮船;1882年造就中国最大吨位铁胁木壳兵船;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下水……船政40余年共制造各式兵商轮船40余艘,占彼时中国造船总量的82.3%。

  然而,189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的噩梦,让中国再次陷入苦难的深渊。本次福州马尾之行,记者走进福建航运学校,它的旧址正是被称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 “民族的竞争,也是一个长跑的过程,百年的耻辱放在历史的长河也是一瞬。中华民族复兴是不可阻挡的。”福建航运学校校长陈丽全说,今年是马江海战120周年,撇开清政府的腐败等诸多因素不说,福建水师以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一个地方的兵力对抗整个法兰西帝国,战败也不失光荣,它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值得去挖掘。

  马尾船政学堂的创建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启蒙,带来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培养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批著名的人物,设计和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海军上将萨镇冰、清末外交官陈季同和近代造舰专家魏瀚等福州名人。这些有新思潮的优秀人物推动了中国的革新。

  今天,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注定要在新的时代去承担责任和开启未来。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